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耕作及施肥下农田土壤种子库特征

被引:13
作者
黄茂林 [1 ]
梁银丽 [1 ,2 ]
周茂娟 [1 ]
韦泽秀 [1 ]
吴燕 [1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农田土壤种子库; 多样性; 相似性; 密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51 [杂草];
学科分类号
0904 ;
摘要
为了探明多年免耕下农田恶性杂草发生的机理,提高保护性耕作下作物对农田恶性杂草持久稳定的抑制效果,依据陕西安塞田间4a的定位试验,采用小区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物种组成、密度特征、多样性以及相似性特征等方面,研究了黄土丘陵旱作农区大豆(Glycine max)、玉米(Zea mays)、红小豆(Semen Phaseoli)、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在翻耕化肥(CF)、翻耕有机肥(CM)、翻耕无肥(CN)、免耕化肥(NF)、免耕有机肥(NM)、免耕无肥(NN)等水平下的农田土壤种子库。结果表明:(1)4种作物24种土样中共萌发出12个物种1965株幼苗,隶属于7科12属。1年生杂草占94%,棒头草(fugax nees ex steud)、苋菜(Acalypha australis)、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早熟禾(Poasphondylodes)为优势种,占87%。(2)在0~20cm土层不同处理间,土壤种子库的密度变动于(282.9±63.4)~(7482.5±1078.3)粒.m-2,其中,红小豆小区>马铃薯小区>大豆小区>玉米小区;翻耕小区>免耕小区;有机肥小区>化肥小区>无肥小区,差异极显著。(3)土壤种子库密度NM红小豆最高,NN玉米最低;丰富度指数CF大豆为2.30;NN红小豆为0.29;多样性指数NN大豆为5.56,CF红小豆为0.45;生态优势度NF玉米为1.35,CF大豆为0.17。玉米、大豆是黄土丘陵沟壑旱作农区免耕下农田抑制杂草最为适宜的作物,NM玉米、NF大豆和NM大豆是黄土丘陵沟壑旱作农区较优的耕作管理方式,其农田的生态效应是能够竞争性抑制恶性杂草的蔓延,优化土壤环境,杂草的多样性高且比较均衡,杂草的土壤种子库密度低。
引用
收藏
页码:3987 / 399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塔里木河下游不同退化区地表植被和土壤种子库特征 [J].
李吉玫 ;
徐海量 ;
张占江 ;
叶茂 ;
王增如 ;
李媛 .
生态学报, 2008, (08) :3626-3636
[2]   皖江湿地及其开垦为稻田后土壤种子库结构比较 [J].
冯伟 ;
吴新民 ;
潘根兴 ;
许信旺 ;
强胜 .
生态学杂志, 2008, (06) :874-879
[3]   锡林郭勒退化草原不同禁牧恢复演替阶段土壤种子库比较 [J].
仝川 ;
冯秀 ;
张远鸣 ;
仲延凯 .
生态学报, 2008, (05) :1991-2002
[4]   秸秆还田和不同耕作方式对稻麦轮作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影响 [J].
牛永志 ;
李凤博 ;
柳建国 ;
彭长青 ;
卞新民 .
江苏农业科学, 2008, (01) :79-81
[5]   土壤种子库研究进展 [J].
刘旭 ;
程瑞梅 ;
肖文发 .
世界林业研究 , 2008, (01) :27-33
[6]   南京地区稻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数量特征及演替规律 [J].
王一专 ;
吴竞仑 ;
李永丰 .
江苏农业学报, 2007, (05) :428-431
[7]   旱地小麦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J].
王建政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7, (05) :71-74
[8]   安塞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的土壤种子库特征 [J].
白文娟 ;
焦菊英 ;
张振国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7, (02) :65-72
[9]   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方法综述 [J].
白文娟 ;
焦菊英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06) :195-198+203
[10]   不同作物轮作制度对土壤杂草种子库特征的影响 [J].
魏守辉 ;
强胜 ;
马波 ;
韦继光 .
生态学杂志, 2005, (04) :385-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