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红土沉积与环境变化研究

被引:15
作者
朱丽东
周尚哲
叶玮
胡希军
张雪林
机构
[1] 浙江师范大学旅游与资源管理学院
[2]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
[3] 浙江师范大学旅游与资源管理学院 浙江金华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4] 甘肃兰州
[5] 广东广州
[6] 浙江金华
关键词
红土; 沉积; 第四纪; 环境变迁; 中国南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132 [];
学科分类号
0814 ;
摘要
南方第四纪红土沉积是揭示该地区古环境变迁的良好信息载体,红土发育与构造变动、季风演化存在耦合.就第四纪红粘土的研究进展作了回顾,认为红土形成时代、成因、网纹化机制等方面的争议制约了红土地层学的发展,系统研究红土的沉积学、年代学、土壤学、生物气候学、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推动红土地层学的发展,并丰富全球变化的内容.
引用
收藏
页码:206 / 21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中国南方更新世网纹红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分子化石记录 [J].
谢树成 ;
易轶 ;
刘育燕 ;
顾延生 ;
马振兴 ;
马振兴 ;
林文姣 ;
王先彦 ;
刘刚 ;
梁斌 ;
朱宗敏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5) :411-417
[2]   南方网纹红土内是否可能存在多个“沉积-成土”过程的旋回? [J].
胡雪峰 ;
程天凡 ;
巫和昕 .
科学通报, 2003, (09) :969-975
[3]   安徽宣城黄土堆积的磁性地层学与古环境意义 [J].
乔彦松 ;
郭正堂 ;
郝青振 ;
吴文祥 ;
张仲石 ;
赵华 ;
朱日祥 .
地质力学学报, 2002, (04) :369-375
[4]   华南红土阶地与中更新世地貌事件 [J].
朱照宇 ;
周厚云 ;
欧阳婷萍 ;
唐建平 ;
谢久兵 .
第四纪研究, 2002, (06) :596-596
[5]   湘桂黔滇藏红色岩溶风化壳的发育模式 [J].
李德文 ;
崔之久 ;
刘耕年 .
地理学报, 2002, (03) :293-300
[6]   南沙套二元相结构的发现及其意义 [J].
张生 ;
朱诚 ;
于世永 ;
戴东升 .
地理科学, 2002, (01) :63-66
[7]   华南雷州半岛第四纪多旋回火山岩-红土系列的层序与年代 [J].
朱照宇 ;
徐义芳 ;
文启忠 ;
蒲志平 ;
周厚云 ;
文高国 ;
戴橦谟 ;
梁俊平 ;
梁池生 ;
罗树文 .
第四纪研究, 2001, (03) :270-276
[8]   红土地质考古带和早期人类进化 [J].
黄慰文 .
第四纪研究, 2000, (05) :481-487
[9]   中国红土期气候期构造期的耦合 [J].
黄镇国 ;
张伟强 .
地理学报, 2000, (02) :200-208
[10]   南方红土的剖面风化特征 [J].
熊尚发 ;
刘东生 ;
丁仲礼 .
山地学报, 2000, (01) :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