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米稻三交、单交育种的比较研究

被引:2
作者
叶小英
王丽华
靳西彪
王业文
朱建清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红米稻; 三交; 单交; 配合力; 杂合不育系; 纯合不育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选育出优质高产的红米稻,利用杂合不育系(D62A/红宝石B、933A/红宝石B),纯合不育系(D62A、933A、红宝石A)与2个白米恢复系(R527、R272)、1个红米恢复系(R319)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成6个三交组合和9个单交组合.结果表明:1.杂合不育系比纯合不育系柱头活力强,外露率、结实率及异交结实率好;2.红米三交种和单交种产量都远高于红米常规稻,说明红米杂交育种是可行的.红米恢复系组配的三交组合在产量优势远大于对应的单交组合;不育系为纯合红米时组配的单交种比三交种产量优势明显;白米恢复系组配的三交组合的产量与杂合不育系相关.因此红米杂交稻的选育中,应重视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的亲本的合理搭配,三交种应重视恢复系的选择,单交种着重不育系的选择.3.对三交种、单交种12个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所有性状的特殊配合力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这些性状主要以非加性效应为主.杂合不育系产量一般配合力受临时保持系的影响,三交种产量特殊配合力受临时保持系影响较大,其次是恢复系.
引用
收藏
页码:656 / 66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特种稻米中微量元素铁、锌、锰含量的配合力和稳定性分析 [J].
张名位,彭仲明,杜应琼 .
中国水稻科学, 1996, (04) :201-206
[2]   “特种稻米”功能特性及其开发利用 [J].
周 云 ;
张守文 .
粮食与油脂, 2002, (07) :36-38
[3]   三交杂交水稻的育种研究 [J].
徐寿昌 ;
熊伟 ;
徐华德 ;
方又平 ;
余玉东 ;
尹建华 .
江西农业学报, 2002, (03) :12-16
[4]   特种稻类型及其开发利用 [J].
莫识美 .
广西农学报, 2000, (03) :30-32
[5]   对三交稻的一些初步认识 [J].
杨仁崔 .
福建农业科技, 1982, (02) :5-5
[6]   三交育种在三系杂交水稻抗瘟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J].
袁利群 ;
杨隆维 ;
向极钎 ;
王光建 ;
李继辉 ;
段太品 ;
许敏 .
杂交水稻, 2003, (06) :10-12
[7]   杂交水稻三交种的优势表现及其配合力 [J].
苏孝道 ;
杨仁崔 ;
卢浩然 .
福建农学院学报, 1990, (01) :7-12
[8]   选育水稻亚种间杂交组合的策略 [J].
袁隆平 .
杂交水稻, 1996, (02) :1-3
[9]   对杂交水稻三交种应用前景的探讨 [J].
郭浦清 ;
郭柏生 ;
徐小红 .
江西农业科技, 1992, (03) :6-9
[10]   特种稻米营养分析 [J].
黎杰强 ;
朱碧岩 ;
陈敏清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1) :95-9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