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北缘深部地壳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探讨

被引:6
作者
王泽利
何樵登
孟令顺
机构
[1] 长春工程学院地质与测绘工程系
[2]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3]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吉林长春
[4] 吉林长春
关键词
青藏高原北缘; 地壳结构; 低速层; 底侵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2 [重力学与地球形状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柴达木盆地 -祁连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缘 ,同青藏高原主体一样 ,该区具有多层地壳结构特征 ,并普遍出现壳内低速层 ,地壳厚度是华北及华南地区的 2倍以上。其形成可能与地壳的横向挤压缩短及幔源物质的底侵作用有关。随着底侵作用增强 ,地壳厚度加大 ,岩石圈厚度则越趋于减薄 ,地壳上部表现为拉张 ,下部发生壳幔深熔及幔源流体的交代作用 ,从而导致了地壳低速层、地热和浅源地震的发育。同时 ,这也是青藏高原出现热壳冷幔的原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和羌塘盆地的瑞雷波频散与三维速度结构 [J].
滕吉文 ;
胡家富 ;
张中杰 ;
王光杰 ;
赵爱华 ;
陈云 ;
张慧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8, (05) :632-648+706
[2]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的地壳结构与深部构造 [J].
崔作舟,李秋生,吴朝东,尹周勋,刘宏兵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S2) :15-28
[3]   中国西部三维速度结构及其各向异性 [J].
宋仲和 ;
安昌强 ;
陈国英 ;
陈立华 ;
庄真 ;
傅竹武 ;
吕梓龄 ;
胡家富 .
地球物理学报, 1991, (06) :694-707
[4]   中国地壳厚度及上地幔密度分布(三维重力反演结果) [J].
冯锐 .
地震学报, 1985, (02) :143-157
[5]   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的探讨 [J].
李吉均 ;
文世宣 ;
张青松 ;
王富葆 ;
郑本兴 ;
李炳元 .
中国科学, 1979, (06) :608-616
[6]   柴达木东盆地的基岩首波和反射波 [J].
滕吉文 ;
阚荣举 ;
刘道洪 ;
曾融生 .
地球物理学报, 1973, (01) :62-70
[7]  
中国热液铀矿基本成矿规律和一般热液成矿学[M]. - 原子能出版社 , 杜乐天著, 2001
[8]  
地球的理论[M]. - 地震出版社 , (美)安德森(Anderson,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