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能源强度指标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李方一 [1 ]
刘卫东 [2 ,3 ]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能源强度指标; 区域经济; 产业转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6 [能源管理];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0202 ; 020202 ;
摘要
为了评估我国区域性能源强度指标对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预测在能源强度指标约束下,"十二五"期间各区域结构调整的走向和经济增长率。结果显示:由于"十二五"期间技术进步只能使能源强度降低11%左右,各区域需要通过结构调整来实现各自的节能目标;节能政策将对能源基地型和中等能耗型区域经济发展的约束力较大,其在承接产业转移时面临较大的节能压力;但政策对都市消费型和低能耗型区域的约束较小,这类区域通过推动产业转移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可以在保证经济中速增长的同时实现节能目标。这一模拟结果与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情况相一致。因此,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区域公平与节能减排效率之间的矛盾,政策制定时应考虑平衡这对矛盾。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1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对外贸易中的能源成本核算及节能降耗对策研究 [J].
许冬兰 ;
孙璇 .
中国软科学, 2012, (07) :71-77
[2]   节能减排约束下我国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西部地区和非期望产出模型的分析 [J].
朱承亮 ;
安立仁 ;
师萍 ;
岳宏志 .
中国软科学, 2012, (04) :106-116
[3]   不同税收返还机制下碳税征收的一般均衡分析 [J].
胡宗义 ;
刘静 ;
刘亦文 .
中国软科学, 2011, (09) :55-64
[4]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居民家庭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研究 [J].
张馨 ;
牛叔文 ;
赵春升 ;
胡莉莉 .
中国软科学, 2011, (09) :65-75
[5]   碳关税对我国经济影响评价 [J].
朱永彬 ;
王铮 .
中国软科学, 2010, (12) :36-42+49
[6]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区域差异分解 [J].
程前昌 ;
胡大胜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0, (05) :20-21
[7]   城市化、区域差距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J].
张晓杰 .
经济体制改革, 2010, (02) :118-122
[8]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区域分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J].
邱灵 ;
申玉铭 ;
任旺兵 ;
严婷婷 .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05) :920-928
[9]   中国加工贸易地区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J].
刘红英 ;
胡小娟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8, (05) :51-55
[10]   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张晓平 .
资源科学, 2008, (06) :883-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