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复议机构设置的模式选择——以行政复议有限司法化为逻辑起点

被引:11
作者
贺奇兵
机构
[1] 西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行政复议性质; 有限司法化; 行政复议机构;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13.09.008
中图分类号
D922.1 [行政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行政复议立法在反司法化原则的指导下,将行政复议制度化架构中的行政复议机构设定为非独立、非自成系统的组织,导致了我国当前行政复议机构设置的诸多缺陷。由于决定行政复议制度性质的行政复议权实质上是行政机关行使的行政纠纷裁决权,行政复议制度的根本属性应当是司法而不是行政。行政复议制度的司法属性决定了行政复议机构必须向有限司法化方向改革。据此,行政复议机构改革的最佳模式是在各级政府下统一设置行政复议委员会并将职能部门复议权相对集中。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多元与主导:行政纠纷解决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J].
贺奇兵 .
理论与改革, 2012, (03) :140-146
[2]   论我国行政复议机构的法律独立性 [J].
莫初明 .
行政与法, 2008, (01) :93-95
[3]   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的模式及路径探析 [J].
刘飞 .
前沿, 2007, (09) :159-161
[4]   行政复议制度司法化改革及其作用 [J].
周汉华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5, (02) :33-37
[5]   行政复议机构独立设置之我见 [J].
张弘 .
行政论坛, 2004, (06) :48-49
[6]   我国行政复议组织与程序的改革 [J].
周婉玲 .
法学研究, 2004, (02) :151-152
[7]   论我国行政复议管辖体制的缺陷及其重构 [J].
石佑启 ;
王成明 .
环球法律评论, 2004, (01) :47-54
[8]   论我国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制度之创新 [J].
王学政 .
中国法学, 2001, (04) :67-74
[9]   司法权的本质是判断权——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十大区别 [J].
孙笑侠 .
法学, 1998, (08) :35-37
[10]   建议设立“行政复议委员会” [J].
谈增良 .
法学, 1992, (08) :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