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线学习成效及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探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89
作者
沈忠华 [1 ,2 ]
邬大光 [3 ,4 ]
机构
[1]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2] 杭州师范大学
[3] 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4] 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在线学习; 学习成效; 学习满意度; 建构主义; 结构方程模型;
D O I
10.14121/j.cnki.1008-3855.2020.11.006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G642.4 [教学法与教学组织];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040102 ;
摘要
在线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科学技术和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已显现出它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无论是把它作为因受外部条件所限而无法正常开展线下学习的"替代品",还是把它作为在新的学习环境下提高学习者学习能力的手段,在线学习的重要作用都已让人不容忽视,而且毫无疑问这种作用将在未来学习中更加凸显。然而,时至今日,对于在线学习的认识尚有很多不足。很多人还仅仅把它当作是一种线下学习的"补充"或"点缀",很少有人把它当作目前学习中已不可或缺的一种学习方式来对待,更鲜有人去深入研究在线学习成效和满意度问题。基于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发布的《疫情时期大学生线上学习调查分析报告》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论文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知识建构、师生互动和信息处理对大学生在线学习成效和满意度的影响及其路径。主要发现的结论如下:知识建构、师生互动、信息处理对大学生在线学习成效和满意度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建构、师生互动、信息处理与大学生在线学习成效和满意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且是直接正相关;不同地区和类型学校的学生在学习成效和满意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男女生在学习成效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基于研究结论,同时从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学生信息处理和知识建构能力培养、课程资源建设和课程设计以及信息化软硬件建设和外部环境支持等角度给出相应启示,从而为改善和提高学生在线学习成效和满意度提供有益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6+59 +5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教育技术演进的回顾与思考——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在线教学的视角 [J].
邬大光 .
中国高教研究, 2020, (04) :1-6+11
[2]   我国高校开展在线教学的理性思考——基于6所本科高校的实证调查 [J].
邬大光 ;
沈忠华 .
教育科学 , 2020, (02) :1-8
[3]   教育变革的动因:媒介技术影响 [J].
郭文革 .
教育研究, 2018, 39 (04) :32-39
[4]   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 [J].
陈琦 ;
张建伟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8, (01) :61-68
[5]  
教育知识与能力[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国试书业/教育部考试中心教材研究所, 2011
[6]  
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侯杰泰等著, 2004
[7]  
The Determinants of Students’ Perceived Learning Outcomes and Satisfaction in University Online Education: An Update *[J] . Sean B. Eom,Nicholas Ashill.Decision Sciences Journal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 2016 (2)
[8]  
Enhancing e-learning effectiveness using an intelligent agent-supported personalized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 Dongming Xu,Wayne W. Huang,Huaiqing Wang,Jon Heales.Information & Management . 2014
[9]  
An analysis of the determinants of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e-learning[J] . David Castillo-Merino,Enric Serradell-López.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 2014
[10]   Effects of computer-based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test on test performance and test takers' motivation [J].
Chua, Yan Piaw ;
Don, Zuraidah Mohd .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3, 29 (05) :1889-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