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海表温度主模态及其与亚洲夏季季风的关系

被引:25
作者
杨明珠 [1 ]
丁一汇 [1 ]
李维京 [1 ]
毛恒青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气候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
[2] 中国气象局华风影视信息集团
关键词
印度洋SST主模态; 中国夏季降水; 亚洲夏季季风; 水汽输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2.6 [海洋与大气的相互关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分析了印度洋SST主模态的时空特征,并探讨其对亚洲夏季季风的影响,结果表明:印度洋SST主模态的主要特征为整个海盆一致的增温趋势,主要具有准3 a和准11 a周期,在1976/1977年和1997/1998年分别具有两次年代际显著增温。印度洋SST主模态与中国雨区夏季降水有很好的关系,其增温趋势与华北、东北南部、华南东部和西南西部降水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北北部和西北地区降水增多具有很好的关系,并与长江中下游梅雨雨量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其变化趋势对亚洲夏季季风系统具有显著影响,在高空,使南亚高压、高原南侧的高空东风以及从南海、东南亚至西南印度洋的高空越赤道气流减弱,但增强10°—20°N、40°—110°E的北风;在中层,使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面积偏大;在低层,增强索马里越赤道气流,但却削弱印度夏季季风低层环流,并且在加强东亚地区的低层南风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南地区的同时减弱华北地区的低层西南风;地面,使亚洲大陆的气压升高;与对流层整层垂直积分水汽输送通量的相关分布与低层环流的相似。因此,印度洋SST主模态的上升趋势是亚洲夏季季风趋于减弱和中国雨带南移的一个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527 / 53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中国夏季降水对南印度洋偶极子的响应研究
    杨明珠
    丁一汇
    [J]. 大气科学, 2007, (04) : 685 - 694
  • [2] 印度洋海表温度的变化及其对印度夏季季风降水影响的诊断研究
    杨明珠
    丁一汇
    [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6, (04) : 9 - 16
  • [3] 近50年中国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任国玉
    郭军
    徐铭志
    初子莹
    张莉
    邹旭凯
    李庆祥
    刘小宁
    [J]. 气象学报, 2005, (06) : 942 - 956
  • [4] 热带印度洋海温的年际变化与ENSO
    谭言科
    张人禾
    何金海
    邹力
    [J]. 气象学报, 2004, (06) : 831 - 840
  • [5] 近50年来中国气候变化特征的再分析
    王遵娅
    丁一汇
    何金海
    虞俊
    [J]. 气象学报, 2004, (02) : 228 - 236
  • [6] 关于我国夏季气候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成因的研究
    周连童
    黄荣辉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3, (03) : 274 - 290
  • [7] 北太平洋海温异常与东亚夏季风相互作用的年代际变化
    李峰
    何金海
    [J]. 热带气象学报, 2000, (03) : 260 - 271
  • [8] 在六月和十月大气环流的突变现象
    葉篤正
    陶诗言
    李麥村
    [J]. 气象学报, 1958, (04) : 249 - 263
  • [9] Weakening of Indian summer monsoon in recent decades
    Wu Bingyi
    [J].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5, 22 (1) : 21 - 29
  • [10] Weihong Qian,Haoran Hu,Yafen Zhu.Thermocline oscillation and warming event i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J].Atmosphere-Ocean,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