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与社会的新关系建构

被引:8
作者
刘京希 [1 ,2 ]
机构
[1] 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
[2] 山东大学政党研究所
关键词
执政党; 阶层化社会; 社会中心主义; 异质性社会; 网络化人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25 [党的领导];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当下中国社会的变迁,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时代面相,以及相应的演进和发展脉络:是以社会为本位的时代,而不是以阶级为本位的时代;是走向社会公平的时代,而不是效率绑架公平的时代;是面向未来的"网络化人类"的时代,而不是"科层化人类"的时代;是价值诉求多样、多维的时代,而不是一元一统的时代。因应时代面相的大转换,执政党与社会的关系建构必须有全新的思维和路向,即从"阶级化社会观"转向"阶层化社会观",从政党中心主义转向社会中心主义,由"党管社会"转向"党服务于社会",重点关注对象从"科层化人类"转向"网络化人类",从加强与同质性社会力量的联系转向加强包括异质性社会力量在内的全员化社会联系。如此,执政党与社会的关系的美好愿景,方可在不久的将来变为真实的存在。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现代重构 [J].
邹诗鹏 .
文史哲, 2016, (01) :157-164+168
[2]   世代政治学视角下国民党与台湾新世代互动模式变迁研究 [J].
朱峰 ;
刘玉军 ;
马立平 .
青年探索, 2014, (06) :29-34
[3]   依法治国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J].
刘润为 .
红旗文稿, 2014, (19) :29-30
[4]   西方政党类型学研究:历史主义与整合主义的新发展 [J].
高奇琦 .
探索, 2011, (06) :53-58
[6]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史.[M].孙占元.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7]  
中国文化要义.[M].梁漱溟;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8]  
政党政治论.[M].王韶兴; 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9]  
文明的共存.[M].(德)哈拉尔德·米勒著;郦红;那滨译;.新华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