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科尔沁沙地不同恢复方式下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积累与分配特征
被引:5
作者:
袁吉有
[1
]
欧阳志云
[2
]
郑华
[2
]
徐卫华
[2
]
机构:
[1]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环境学院云南省高原山地生态与退化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关键词:
积累;
分配;
营养元素;
恢复方式;
草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生态系统重要功能之一,正确认识不同恢复模式生态系统营养物质的积累和分配对生态恢复、项目实施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对科尔沁沙地4种恢复方式下的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积累与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树种各器官N、P、K含量排序整体上为叶>枝>根>干,N、K的积累排序为北京杨>榆树>樟子松,P的积累为樟子松>北京杨>榆树;不同恢复方式草本层地上部分N、P、K的积累均高于地下部分的积累;不同恢复方式乔木层N、P、K积累为0.233~0.292,0.074~0.098 t/hm2和0.244~0.379 t/hm2,草本层为0.023~0.049,0.003~0.008 t/hm2和0.024~0.048 t/hm2,凋落物层为0.006~0.008,0.001~0.002 t/hm2和0.001~0.004 t/hm2,土壤层为2.489~25.682,0.786~2.438 t/hm2和44.749~98.465 t/hm2;土壤层N、P、K的积累占总积累量的比例最大,分别为97.54%98.81%,94.52%99.49%和99.54%99.94%,其次是乔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最小;4种恢复方式下生态系统N、P、K营养元素的积累排序均为榆树疏林草地>樟子松疏林草地>防护林围草地>撂荒草地.研究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东南缘营造防护林和稀疏植树显著恢复了沙地植被,对生态系统N、P、K的积累与分配有显著影响,是较适合于科尔沁东南缘降水不足和土壤有效营养元素缺乏的植被恢复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795 / 803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