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性研究的进展及其阐释空间的拓展

被引:7
作者
金业文 [1 ]
刘志军 [2 ,3 ]
机构
[1] 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2] 河南大学
[3]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教育现代性; 研究进展; 阐释空间; 学术价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 [教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现代性之于教育,不是已完成的谋划,而是依然在向未来伸展的不断变换面孔的现实性存在,因此,现代性是教育研究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学界有意识地研究教育的现代性却是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事情,讨论的范围也十分有限。其实,现代性作为一个包容性极大的文化范畴,可为教育研究提供广阔的阐释领域和空间。应当从现代性丰富的内涵和性质出发,进一步拓展教育现代性研究的学术视野和学术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1+111 +11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论文学研究的知识学属性 [J].
冯黎明 .
南京社会科学, 2013, (02) :110-117
[2]   挑战与回应:后现代思潮与大学教育的当代重构 [J].
李薇 .
现代大学教育, 2012, (06) :21-25+111
[3]   科际整合的现代性意蕴 [J].
杨兴玉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 32 (09) :69-72
[4]   正确认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及其价值取向 [J].
吴永军 .
教育科学研究, 2010, (08) :5-8
[5]   走向新现代性的教育发展观 [J].
时海燕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0 (05) :116-118
[6]   现代性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型 [J].
张志忠 .
文艺争鸣, 2009, (01) :56-74
[7]   中国“新现代性”与新世纪文学的兴起 [J].
张未民 .
文艺争鸣, 2008, (02) :6-22
[9]   现代性的双重属性与人的发展 [J].
方芳 .
兰州学刊, 2008, (01) :40-42
[10]   中国教育学学科危机探析 [J].
吴黛舒 .
教育研究, 2006, (06) :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