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和呋喃丹对赤子爱胜蚓存活、生长和繁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8
作者
史雅娟 [1 ]
吕永龙 [1 ]
王昕 [2 ]
张翔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生态毒理效应;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风险评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4 [环境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人工土培养法,通过急性和亚急性暴露实验,研究了林丹和呋喃丹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存活、生长和繁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丹对蚯蚓14d LC50为162.09mg·kg-1,属低等毒性;呋喃丹对蚯蚓14d LC50为3.11mg·kg-1,属中等毒性.2)林丹在急性暴露期显著抑制蚯蚓的生长,在亚急性暴露期低浓度林丹对蚯蚓生长影响不显著,高浓度林丹则显著抑制蚯蚓的生长;呋喃丹在急性和亚急性暴露期对蚯蚓的生长均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3)林丹和呋喃丹均可显著抑制蚯蚓的繁殖能力.4)林丹和呋喃丹均可对蚯蚓皮肤结构造成损伤,林丹的损伤程度较严重,呋喃丹相对较弱.5)LC50可以迅速有效地对农药的毒性进行初步判断,而生长抑制率和幼虫孵化数是更加敏感的评估农药对蚯蚓毒性的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1]   农药污染对蚯蚓的群落结构与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J].
郭永灿 ;
赖勤 ;
颜亨梅 ;
王振中 ;
张友梅 ;
邢协加 .
中国环境科学 , 1997, (01) :69-73
[12]   两种新型杀虫剂对蚯蚓精子形态的影响 [J].
孔志明 ;
臧宇 ;
沈进萍 ;
罗屿 ;
钟远 .
癌变畸变.突变, 1999, (01) :15-17
[13]   蚯蚓及其在环境保护上的应用 II.蚯蚓生态毒理学 [J].
邱江平 .
上海农学院学报, 1999, (04) :301-308
[14]   土壤中呋喃丹杀虫双p'p-DDT对蚯蚓的单一及复合毒性的研究 [J].
左海根 ;
林玉锁 ;
龚瑞忠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5) :31-34
[15]  
Terbuthylazine and carbofuran effects on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within three generations of Eisenia andrei (Oligochaeta)[J] . B. Brunninger,R. Viswanathan,F. Beese. &nbsp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 199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