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对酸汤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22
作者
徐俐
戴岳宗
机构
[1] 贵州大学食品科学系
关键词
酸汤; 乳酸菌; 挥发物质; 气质联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01 [基础科学];
学科分类号
083201 ;
摘要
用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植物乳杆菌(L.plantarun)以及两种菌种的混合菌发酵酸汤和传统的自然发酵酸汤进行比较,采用蒸馏萃取法提取酸汤中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分别用GC-MS分析了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四个处理样品中的挥发性化合物有92种,其中自然发酵、La、Lp、混合处理分别为55、65、58和52种,这些化合物包括醇(20)、酸(6)、酯(17)、醛(5)、酮(2)、烯(29)、含硫化合物(1)、烷烃(4)、其他化合物(6)等9类。以混合处理组总挥发物含量最高,为96.273%,其次为嗜酸乳杆菌组,再次为自然发酵组,最少为植物乳杆菌组,但四种处理都以酸含量为最高,说明酸汤产品主体风味是酸类物质。
引用
收藏
页码:505 / 50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酸汤”发酵过程中酸度的动态变化 [J].
石敏 ;
袁玮 .
凯里学院学报, 2007, (03) :30-31
[2]   贵州省苗族发酵型酸汤中特征性成分的初步研究 [J].
汤庆莉 ;
杨占南 ;
吴天祥 .
食品工业科技, 2005, (09) :165-166
[3]   传统陈窖豆豉粑和霉菌型豆豉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研究 [J].
秦礼康 ;
丁霄霖 .
食品科学, 2005, (08) :275-280
[4]   苗家珍味——酸汤 [J].
周文美 .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04, (04) :27-28
[5]   人工接种对泡菜品质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J].
杨性民 ;
刘青梅 ;
徐喜圆 ;
唐爱章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3, (03) :57-60
[6]   凯里“酸汤”的微生物区系调查及营养成分分析 [J].
江萍 ;
张倩 ;
秦礼康 ;
孙勇 ;
国兴明 ;
卿晓红 .
中国酿造, 1997, (04)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