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红壤侵蚀区土壤肥力质量与人为活动可达性的空间关系——以福建长汀县朱溪流域为例

被引:7
作者
陈志强 [1 ]
陈志彪 [1 ]
陈海滨 [1 ]
陈丽慧 [2 ]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福建省漳州测绘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土壤肥力质量; 人为活动; 可达性; “3S”技术; 朱溪流域;
D O I
10.16843/j.sswc.2012.01.019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人为活动可达性对土壤肥力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以南方红壤侵蚀区典型流域福建省长汀县朱溪流域为研究区,选取10个土壤肥力质量因子,基于"3S"技术并结合野外调查,对10个土壤肥力质量因子进行叠加,生成土壤肥力质量等级图;根据相对高度、DEM生成的坡度、SPOT影像提取的土地利用图、距居民点和交通用地的远近,创建人为活动可达性综合评价指数,整个研究区可达性由最难到达至最易到达可分为5级。结果表明:1)人为活动可达性从"中等"到"困难"到"很困难",土壤肥力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可达性难度逐渐增大导致开发利用难度增大,人为活动的干扰程度相对减少;2)在人为活动可达性"容易"和"很容易"2个级别,分布着所有的"很好"和大部分"好"2个土壤肥力质量级别,并与流域下游的耕地地类对应,同时"容易"和"很容易"2个级别所在区域自然条件较好,人类开发利用强度大,导致部分区域土壤肥力质量级别较低;3)人为活动可达性是土壤肥力质量的重要但不是唯一影响因素;4)今后相关研究应加强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模型中人为活动的定量表达,从而深入解释南方红壤侵蚀区人为活动与土壤肥力的复杂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国县域可达性区域划分及其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J].
王振波 ;
徐建刚 ;
朱传耿 ;
祁毅 ;
徐璐 .
地理学报, 2010, 65 (04) :416-426
[2]   基于网络分析的沈阳城市公园可达性和服务 [J].
李小马 ;
刘常富 .
生态学报, 2009, 29 (03) :1554-1562
[3]   城市生态地区规划的GIS分析应用 [J].
杨纯顺 ;
沈洁 .
地球信息科学, 2008, (02) :237-241
[4]   深圳地区景观生态连接度评估 [J].
武剑锋 ;
曾辉 ;
刘雅琴 .
生态学报, 2008, (04) :1691-1701
[5]   基于陆路交通网的区域可达性评价——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J].
张莉 ;
陆玉麒 .
地理学报, 2006, (12) :1235-1246
[6]   快速城市化地区景观可达性及其对林地的影响——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 [J].
秦佩恒 ;
武剑峰 ;
刘雅琴 ;
曾辉 .
生态学报, 2006, (11) :3796-3803
[7]   根溪河小流域的崩岗特征及其治理措施 [J].
陈志彪 ;
朱鹤健 ;
刘强 ;
钟炳林 ;
岳辉 .
自然灾害学报, 2006, (05) :83-88
[8]   基于最小费用距离模型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 [J].
李纪宏 ;
刘雪华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2) :217-224
[9]   不同森林恢复类型对南方红壤侵蚀区土壤质量的影响 [J].
郑华 ;
欧阳志云 ;
王效科 ;
苗鸿 ;
赵同谦 ;
彭廷柏 .
生态学报, 2004, (09) :1994-2002
[10]   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的数学推导 [J].
陆玉麒 ;
俞勇军 .
地理学报, 2003, (03) :406-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