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生态足迹因子的区域可持续性动态评估——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9
作者
郭晓娜 [1 ]
李泽红 [2 ]
董锁成 [2 ]
薛东前 [1 ]
陈艳晓 [1 ]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区域可持续性; 动态评估;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2.031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1402 ;
摘要
生态足迹是评估区域可持续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已有研究多采用全国统一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进行测算。以陕西省为研究区,通过独立测算研究区各年份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对传统评估方法进行了改进。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均衡因子、产量因子与全国统一因子存在较大差异。尽管评价结果显示1995—2011年陕西省总体处于不可持续性状态,但所反映的生态赤字和生态压力指数均比较稳定,分别在0.138 9~0.497 8hm2/人和1.170 3~2.613 7之间,该结果较传统研究结果数值偏小,但更贴近区域现实。从全球生态问题谈判的有利角度出发,我国有必要建立一套符合国情和区域特色的生态足迹测算因子和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42 / 14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陕西省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分析 [J].
徐坡 ;
张阳生 .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08) :4862-4866
[2]   “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中均衡因子及产量因子的计算——以浙江省为例 [J].
张恒义 ;
刘卫东 ;
王世忠 ;
单娜娜 ;
梁红梅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1) :82-92
[3]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石嘴山市生态经济可持续性评价 [J].
李泽红 ;
董锁成 ;
汤尚颖 ;
李斌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3) :41-45
[4]   基于生态压力指数的不同尺度区域生态安全评价 [J].
赵先贵 ;
马彩虹 ;
高利峰 ;
韦良焕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06) :135-138
[5]   动态生态足迹的测度与分析——陕西省可持续发展研究 [J].
王伟 ;
韦苇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7, (04) :52-56
[6]   1993—2004年陕西省生态足迹分析与评价 [J].
吴介军 ;
蔡琳 ;
张秋花 ;
薛惠锋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104-108
[7]   西安市2002年生态足迹分析 [J].
赵先贵 ;
王书转 ;
马彩虹 ;
兰叶霞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5, (06) :35-39
[8]   生态足迹研究的国内外近期进展 [J].
王书华 ;
毛汉英 ;
王忠静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6) :776-782
[9]   中国的生态空间占用研究 [J].
谢高地 ;
鲁春霞 ;
成升魁 ;
郑度 .
资源科学, 2001, (06) :20-23
[10]   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 [J].
杨开忠 ;
杨咏 ;
陈洁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6) :63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