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距全球科学中心还有多远?——基于CELL、NATURE和SCIENCE期刊文章的计量分析

被引:16
作者
张振伟 [1 ]
黄露 [1 ]
谭龙 [2 ]
陶晓丽 [1 ]
机构
[1]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关键词
科学中心; CNS论文; 科学合作网络; 科学人才; 科学机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353.1 [情报资料的分析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1205 ;
摘要
基于2010—2019年国际期刊Cell、Nature和Science论文数据,采用科学计量学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国家和城市(区域)两个空间视角进行比较分析,测算得到我国与全球科学中心的距离。研究发现:我国与美国之间“量的距离”和“质的距离”均在快速缩小,但是“质的距离”仍然较大,在科学合作网络中还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基于此提出对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 / 20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成渝城市群”创新网络结构特征演化及其协同创新发展 [J].
吕丹 ;
王等 .
中国软科学, 2020, (11) :154-161
[2]   中国离科技强国有多远 [J].
柳卸林 ;
马瑞俊迪 ;
刘建华 .
科学学研究, 2020, 38 (10) :1754-1767
[3]   科技强国基础研究投入-产出-政策分析及其启示 [J].
田倩飞 ;
张志强 ;
任晓亚 ;
张雪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9, 34 (12) :1406-1420
[4]   ESI高被引科学家的分布研究 [J].
张瑞红 ;
任晓亚 ;
谢黎 ;
陈云伟 ;
方曙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19, 41 (03) :307-316
[5]   我国及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特点与启示 [J].
邓衢文 ;
刘敏 ;
黄敏聪 ;
万晶晶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19, 41 (02) :137-147
[6]   从关键指标看我国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基于《国家创新指数报告》的分析 [J].
胡志坚 ;
玄兆辉 ;
陈钰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8, 33 (05) :471-478
[7]   中国学者在世界顶级期刊的发文分析——基于2000-2015年Cell、Nature和Science的载文统计分析 [J].
赵蓉英 ;
全薇 .
情报杂志 , 2016, (10) :95-99
[8]   大科学时代下的科研合作网络 [J].
杨善林 ;
吕鹏辉 ;
李晶晶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6 (05) :94-100
[9]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轨迹的启迪:科技创新与人才团队培育问题浅析 [J].
吕有勇 .
中国基础科学, 2014, 16 (04) :3-10
[10]   国别迁移:高被引科学家美国集聚的特征与原因分析 [J].
邓侨侨 ;
王琪 ;
刘念才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4, 35 (02) :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