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荧光纳米颗粒标记免疫层析技术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热稳定直接溶血素的试验研究

被引:6
作者
向辉 [1 ]
朱海 [2 ]
孙世宏 [1 ]
李颖 [2 ]
王西丽 [2 ]
张汉斌 [1 ]
柳勤 [1 ]
机构
[1] 广州市天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深圳市易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热稳定直接溶血素; 荧光纳米颗粒标记技术; 免疫层析; 检测;
D O I
10.13590/j.cjfh.2017.03.010
中图分类号
R155.3 [饮食中毒与饮食性疾病的预防];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通过抗体与标记的磁性荧光纳米颗粒相结合的免疫层析技术,建立一种快速检测产热稳定直接溶血素(TDH)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方法构建产TDH副溶血性弧菌基因片段并进行扩增,扩增产物与质粒载体(p ET-28a)连接,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制备抗体。抗体与标记的磁性荧光纳米颗粒偶联后,制成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将混有不同浓度标准菌株样品和阴性对照样品分别与荧光纳米颗粒-单抗偶联物和试纸条共同反应5min,紫外光下肉眼观察结果。对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进行测试并进行样品模拟试验。结果重组质粒载体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可稳定高效地表达分子量为26 k D的可溶形式的目的蛋白,并实现了单克隆抗体与磁性荧光颗粒很好的偶联,所得偶联物与最低浓度10 CFU/ml阳性菌株反应,阴性对照菌株无反应。结论试验制备的产TDH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表达产物与磁性荧光纳米颗粒有机结合,检测操作过程简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和检测时间短等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302 / 30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M].(美)J.萨姆布鲁克(JosephSambrook);(美)D.W.拉塞尔(DavidW.Russell)著;黄培堂等译;.科学出版社.2002,
  • [2] 荧光纳米颗粒标记技术快速检测产enterotoxin B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实验研究
    向辉
    朱海
    孙世宏
    李颖
    张汉斌
    柳勤
    [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5, 25 (09) : 1359 - 1362+1365
  • [3] 5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毒力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克隆表达与表达产物的研究
    向辉
    朱海
    刘钢
    孙世宏
    李颖
    张汉斌
    柳勤
    王西丽
    [J]. 华南预防医学, 2014, 40 (05) : 409 - 415
  • [4] 副溶血弧菌临床分离株的血清分型及毒力基因分析
    代敏
    王大鹏
    陈万义
    史贤明
    [J]. 中国食品学报, 2013, (02) : 159 - 164
  • [5] 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暴发分离株的血清型、核糖型及毒力基因研究
    陈洪友
    陈敏
    盛跃颖
    屠丽红
    张雯霞
    张曦
    王文静
    [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1, 23 (02) : 114 - 118
  • [6] 副溶血性弧菌及其溶血毒素研究进展
    李毅
    朱心强
    [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8, 18 (12) : 2835 - 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