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动力机制

被引:3
作者
杨冬红 [1 ,2 ]
杨德彬 [3 ]
机构
[1] 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
[2] 吉林大学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厄尔尼诺; 拉尼娜; 潮汐; 地球自转; 差异旋转; 潮汐形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2 [海洋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潮汐变化引起的大气圈、海洋圈和岩石圈差异旋转的计算结果显示:地球扁率变大时,赤道面的高速气流和洋流产生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由东向西运动,类似赤道东风带;地球扁率变小时,大气和海洋赤道突起减小并向两极流动,在南北纬35°线以上的中高纬度地区,形成两极突起,该计算结果与全球风带分布完全符合。综合分析表明,太阳在赤道面时,赤道东风加强,海洋南北赤道暖流加强;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时,西风带加强。日、地、月在同一直线上时将增强这一效应。日月大潮引起的大气、海洋和固体地球的差异旋转是日食多次发生在赤道引发拉尼娜事件产生的动力学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652 / 65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J].
杨冬红 ;
杨学祥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23 (06) :1813-1818
[2]   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成因与预测附视频 [J].
杨冬红 ;
杨学祥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8, (05) :1-10
[3]   27.3-day and 13.6-day Atmospheric Tide and Lunar Forcing o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J].
李国庆 .
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 2005, (03) :359-374
[4]   太平洋环流速度减慢的原因 [J].
杨学祥 .
世界地质, 2003, (04) :380-384
[5]   太平洋海温演变的时空结构 [J].
王在文 ;
李晓东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350-357
[6]   构造形变、气象灾害与地球轨道的关系 [J].
杨学祥 ;
陈殿友 .
地壳形变与地震, 2000, (03) :39-48
[7]   THE PHASE RELATION BETWEEN ACCUMULATIVE EFFECT OF SOLAR ECLIPSE AND EL NINO [J].
Lin Zhen Shan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PRC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6) :135-137
[8]   日食一厄尔尼诺系数及其应用 [J].
林振山 ;
赵佩章 ;
赵文桐 .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06) :732-738
[9]   日长变化观测资料预测El Nino事件 [J].
郑大伟 ;
宋国玄 ;
罗时芳 .
科学通报, 1990, (16) :1244-1246
[10]  
旋转地球动力学[M]. 地质出版社 , 吴珍汉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