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周基性岩脉的40Ar/39Ar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成因

被引:50
作者
岳雅慧 [1 ]
丁林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关键词
林周盆地; 林子宗火山岩; 钾玄质基性岩脉; 交代岩石圈地幔; 大洋岩石圈回转和断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西藏林周盆地林子宗火山岩地层中发现一套始新世钾玄质基性岩脉。测定了它们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以及Sr-Nd-O同位素和40Ar/39Ar同位素地质年代。测试结果表明,岩脉以低硅(SiO2为45.42%~48.32%)、高镁(MgO为2.84%~5.35%,平均4.57%)、高钾高碱(K2O+Na2O为4.60%~6.23%、K2O/Na2O为0.71~1.18)为特征,属于钾玄质基性岩脉;稀土和微量元素呈现陆缘火山弧的特征,即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具有弱的Eu负异常(δEu=0.79~0.94,平均0.83);强烈富集K、Rb、Sr、Ba、Th、Sr等大离子不相容元素,相对亏损Th、Nb、Ta、P、Zr、Hf、HREE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Nb、Ta、Ti的负异常;Sr-Nd-O同位素组成上,具有相对原始的Sr、Nd同位素比值,初始87Sr/86Sr比值为0.70487~0.70543,143Nd/144Nd比值为0.51266~0.51273,εNd值为0.5~1.8,相对低的δ18OV-SMOW值(4.8‰~7.6‰); 40Ar/39Ar角闪石单矿物年龄为52.9Ma。利用地幔地球化学示踪理论,推断林周钾玄质基性岩脉的形成与新特提斯洋岩石圈向欧亚大陆俯冲过程中的回转、断离以及由此引起的软流圈地幔的上涌等地球动力学过程有关,是软流圈地幔流体与先前被俯冲带流体交代过的上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产物的混合,指示冈底斯带在古新世-始新世(55~50Ma)时期一次平行于造山带的伸展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55 / 86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青藏高原隆升与环境效应.[M].郑度;姚檀栋等著;.科学出版社.2004,
  • [2] 地球化学.[M].韩吟文;马振东主编;.地质出版社.2003,
  • [3] 西藏林周县扎雪地区林子宗群帕那组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黄映聪
    杨德明
    郑常青
    和钟铧
    戴琳娜
    李建国
    张耀宇
    [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 (05) : 576 - 580
  • [4] 冈底斯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动力学意义
    贾建称
    温长顺
    王根厚
    高春光
    杨国东
    [J]. 中国地质, 2005, (03) : 396 - 404
  • [5] 拉萨北部林周盆地林子宗火山岩层序新议
    董国臣
    莫宣学
    赵志丹
    王亮
    周肃
    [J]. 地质通报, 2005, (06) : 549 - 557
  • [6] 西藏措勤地区年波组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吴旭铃
    冯晔
    黄俊平
    [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5, (01) : 5 - 11
  • [7] 冈底斯带扎雪石英二长斑岩体的地质特征及构造环境
    和钟铧
    杨德明
    王天武
    郑常青
    [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4, (04) : 35 - 40
  • [8] 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过程的火山作用响应
    莫宣学
    赵志丹
    邓晋福
    董国臣
    周肃
    郭铁鹰
    张双全
    王亮亮
    [J]. 地学前缘, 2003, (03) : 135 - 148
  • [9] 西藏林周盆地林子宗火山岩研究近况
    董国臣
    莫宣学
    赵志丹
    王亮
    周肃
    [J]. 地学前缘, 2002, (01) : 153 - 153
  • [10] 西藏林子宗群火山岩氩-氩年代学研究
    周肃
    方念乔
    董国臣
    赵志丹
    刘秀明
    [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1, (04) : 317 -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