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35
作者
王正波
叶银珠
王继强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聚合物驱后; 剩余油分布规律; 研究方法; 研究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0.04.017
中图分类号
TE357.431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聚合物驱后原油的采出程度一般为50%左右,聚合物驱后剩余油仍具有相当大的开采潜力。但是,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系统总结以明确其发展方向。通过简要阐述中外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研究的发展历程,分类介绍了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研究的6种主要方法及其应用情况,系统总结了聚合物驱后微观及宏观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研究现状。最终,提出了目前存在研究对象不具代表性、研究方法单一化、研究结论仍处于定性认识阶段以及研究重点不突出等关键问题,并进一步指出了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研究将向精细化、集成化、系统化和互助化4大方向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2+113 +113-11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多参数约束聚合物驱历史拟合方法 [J].
王正波 ;
王强 ;
叶银珠 ;
叶继根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2) :216-219+236
[2]   孤岛油田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措施及效果 [J].
束青林 ;
张本华 ;
毛卫荣 ;
王宏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 16 (05) :52-55+114
[3]   复杂小断块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以杨家坝油田为例 [J].
王娟茹 ;
邵先杰 ;
胡景双 ;
王萍 ;
单宇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 16 (03) :76-78+117
[4]   河流相沉积油藏聚合物驱油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 [J].
王代流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 16 (01) :62-65+68+115
[5]   应用测井资料研究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 [J].
王梅 ;
杨二龙 ;
龙涛 ;
宋考平 .
石油钻采工艺, 2007, (01) :72-74+122
[6]   聚合物驱油藏数值试井解释方法研究 [J].
张德志 ;
姚军 ;
王友启 .
石油钻探技术, 2006, (03) :71-74
[7]   多维非均质砂岩油藏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 [J].
李本维 ;
赵国忠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6, (02) :45-48+106
[8]   非均质油藏试井分析理论的研究进展 [J].
陈慧新 ;
刘日武 .
力学进展, 2005, (02) :249-259
[9]   用荧光分析方法研究聚合物驱后微观剩余油变化 [J].
宋考平 ;
李世军 ;
方伟 ;
吴家文 ;
穆文志 .
石油学报, 2005, (02) :92-95
[10]   井间示踪监测聚合物驱效果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J].
李兴训 ;
章彤 ;
季卫民 ;
罗兴旺 ;
郭军 .
石油规划设计, 2005, (02) :17-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