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桩海碳酸盐岩潜山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12
作者
孙玮 [1 ]
刘树根 [1 ,2 ]
时华星 [3 ]
宋明水 [3 ]
徐春华 [3 ]
何建军 [1 ]
雍自权 [1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
[2]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构造演化; 下古生界; 桩海碳酸盐岩潜山; 济阳坳陷;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8.03.010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鉴于目前济阳坳陷桩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已有油气井的发现,利用平衡剖面原理分析了潜山的形成演化,并划分为6个时期。古生代—中生代潜山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长时期的抬升剥蚀,受风化侵蚀和大气淋滤作用的影响,岩溶作用广泛发育,形成了多套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内幕储层。古近纪以来的拗陷期潜山上覆了巨厚的新生界,为潜山提供了油源和盖层条件。但由于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和构造的复杂性,制约了潜山油气的进一步勘探。通过产油井构造部位结合演化分析,发现断层带附近的高部位是潜山最有利的勘探区域。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5+112 +11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孤岛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油气成藏特征 [J].
刘树根 ;
时华星 ;
徐国强 ;
宋明水 ;
覃建雄 ;
徐春华 ;
孙玮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5) :497-504
[2]   济阳坳陷桩海地区前第三系潜山构造样式 [J].
张玺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4) :12-14+105
[3]   济阳坳陷桩海地区下古生界白云岩储集空间形成机理 [J].
林会喜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3) :5-7+11+103
[4]   桩海地区的走滑和挤压构造特征 [J].
张明振 ;
付瑾平 ;
印兴耀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2) :5-7+103
[5]   试论济阳坳陷前古近系潜山断裂的研究策略 [J].
李阳 ;
田波 ;
陈清华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1) :8-10+13+105
[6]   济阳坳陷桩海地区下古生界潜山储层成因机制研究 [J].
秦永霞 ;
黄思静 ;
武文慧 ;
袁海峰 .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05, (02) :141-146+93
[7]   济阳坳陷桩西埕岛地区古潜山下古生界储层的综合判识及分布规律 [J].
袁海锋 ;
徐国盛 ;
王威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1) :27-33
[8]   和田古隆起构造演化及油气分布 [J].
孙玮 ;
刘树根 ;
徐国强 ;
李国蓉 .
新疆石油地质, 2004, (02) :147-149
[9]  
陆相断陷盆地构造演化与构造样式.[M].李丕龙等著;.地质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