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保护红线三维制度体系——以宁德市为例

被引:21
作者
姚佳 [1 ]
王敏 [2 ]
黄宇驰 [2 ]
白杨 [2 ]
黄沈发 [2 ]
机构
[1]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空间; 资源消耗; 环境质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生态保护红线是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最低保障线,是国家为建设生态文明提出的一种底限思维,用创新的思路解决中国环境危机,处理保护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鉴于红线在生态保护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介绍了国内外相似的案例和实践应用,以及国内生态保护红线的推进情况,主要以生态空间保护为主。基于相关文献综述,生态红线的保护理念逐步扩展,即生态保护红线逐步从空间红线拓展到涵盖空间、资源及环境质量三方面的一个综合的红线体系,并进一步提出警告上线、调控中线及保有底线的控制要求,形成生态保护红线框架体系的初步构想。同时以宁德市为例,三维制度体系具体落实到地方控制指标,形成红线指标体系。最后,从法规、制度及市场等3个方面建立其配套的保障机制,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整个理论体系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6848 / 685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 城市生态红线的划定与管理
    何永
    阳文锐
    郭睿
    赵丹
    [J]. 北京规划建设, 2014, (02) : 21 - 25
  • [2]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战略意义
    杨邦杰
    高吉喜
    邹长新
    [J]. 中国发展, 2014, 14 (01) : 1 - 4
  • [4]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体系建设构想
    高吉喜
    [J]. 环境保护, 2014, 42(Z1) (Z1) : 18 - 21
  • [5] 发挥环保标准在生态保护红线中的支撑作用
    熊跃辉
    [J]. 环境保护, 2014, 42(Z1) (Z1) : 22 - 25
  • [6] 城市复合生态及生态空间管理
    王如松
    李锋
    韩宝龙
    黄和平
    尹科
    [J]. 生态学报, 2014, 34 (01) : 1 - 11
  • [7] 刍议我国污染场地修复现状与对策
    黄迪
    张绍修
    邓洪伟
    [J]. 四川环境, 2012, 31(S1) (S1) : 188 - 193
  • [8]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其评估体系研究进展
    白杨
    黄宇驰
    王敏
    黄沈发
    沙晨燕
    阮俊杰
    [J]. 生态学报, 2011, 31 (20) : 6295 - 6304
  • [9] 欧盟Natura 2000:自然保护区的典范
    张风春
    朱留财
    彭宁
    [J]. 环境保护, 2011, (06) : 73 - 74
  • [10] “十二五”时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路线图分析
    王金南
    田仁生
    吴舜泽
    董战峰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8) : 70 -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