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支援:破解规模治理负荷的有效制度安排

被引:43
作者
周光辉
王宏伟
机构
[1]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关键词
对口支援; 规模治理负荷; 规模效应; 机制; 功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作为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如何破解规模治理负荷的难题,一直是当代中国在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对口支援最初是作为一种应对地方重大问题时,为减轻国家治理负荷而临时采用的具体措施,后被中央政府在诸多事务中广泛运用,成为解决重大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有效政策工具,并逐渐上升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在对口支援实践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调适中央与地方纵向关系及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的实践中,通过采用思想动员机制、政策激励动力机制和组织协调机制等组合手段,有效地减轻了单一制国家的规模治理负荷问题。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对口支援具有分散风险、分摊成本、汇集资源、形成合力四种主要功能,促进了规模治理负荷向规模治理效应的转化。从对口支援的实践效果看,这种转化具有三重深刻意义:强化国家认同、重塑府际关系以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口支援,是基于中国文化传统长期积淀形成的政治共同体意识的政策实践,也是破解超大规模国家中央政府治理负荷的有效制度安排,更是将当代中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实现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32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31]   援藏制度:起源、演进和体系研究 [J].
谢伟民 ;
贺东航 ;
曹尤 .
民族研究 , 2014, (02) :14-25+123
[32]   流官进入边疆:清初以降川边康区的行政体制建设 [J].
王娟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34 (01) :72-77
[33]   国家治理规模及其负荷成本的思考 [J].
周雪光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 53 (01) :5-8
[34]   社会动员的本质探析 [J].
甘泉 ;
骆郁廷 .
学术探索, 2011, (06) :24-28
[35]   对口支援灾区:起源与形成 [J].
钟开斌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1, (06) :140-146
[36]   我国省际对口支援的实践、理论与制度完善 [J].
李庆滑 .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0, 26 (05) :55-58
[38]   论对口支援工作中的政府责任 [J].
王忠东 ;
郭松朋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1 (03) :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