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用论与传统儒家形而上学

被引:14
作者
沈顺福 [1 ,2 ]
机构
[1]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2]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关键词
朱熹; 体用论; 本源论; 思辨哲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21 [古代哲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早期哲学思维方式属于本源论模式,具有形象化特征,欠缺思辨性。佛教将万物视为相、用,以为其体或为心、或为空等,表现出哲学思辨模式。宋明儒家吸收了这种抽象化思辨模式,其代表之一为朱熹。朱熹以体用论为思维方式,将万物之理视为体,万物之流行与发用视为用,比如道之体为性,道之用为情。体用方式成为朱熹观察世界、理解世界和解释世界的基本模式。早期的朱熹体用论依然具有本末论色彩,其表现为"中和旧说"。后来的体用论有效地克服了本末论(本源论)的局限性,进入了思辨性阶段,其表现为"中和新说"。朱熹体用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哲学提升为思辨哲学,并成为一种追问终极性存在的本体论。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7+128 +128-12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