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不同退耕还林模式林地水文效应

被引:12
作者
潘磊 [1 ,2 ]
唐万鹏 [1 ]
肖文发 [2 ]
史玉虎 [1 ]
曾立雄 [2 ]
黄志霖 [2 ]
机构
[1]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退耕还林; 林地; 水文效应;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12.05.037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在三峡库区兰陵溪小流域内选定3种典型退耕还林模式,基于2007—2009年连续3a的观测,对退耕还林林地水文效应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与坡耕地比较,退耕还林地土壤总孔隙度增加4.2%~11.5%,非毛管孔隙度增加了69.1%~162.6%,平均可增加饱和蓄水量42.5%,非毛管蓄水量221.4%;(2)各退耕还林模式A层土壤的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分别在2.73~4.74mm/min和1.30~2.96mm/min,与对照相比A层土壤渗透性能差异不大,B层土壤初渗及稳渗速率分别较对照提高0.85~5.21倍和3.33~6.83倍,在0.14~0.87mm/min和0.06~0.47mm/min间变动;(3)各退耕还林模式年均径流深为13.21~22.38mm,较农耕地减少74.7%~57.3%,各退耕模式土壤侵蚀模数在137.1~331.1t/(km2.a),较对照减少92.4%~81.6%。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6+112 +11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坝上地区退耕还林地土壤水文生态特征 [J].
王富 ;
甄宝艳 ;
董智 ;
李红丽 ;
贾志军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0, 8 (04) :61-66
[2]   北川河流域退耕还林不同配置模式的水文效应 [J].
高国雄 ;
李文忠 ;
周心澄 ;
史常青 ;
李世荣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6, (04) :11-15+27
[3]   北川退耕还林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J].
郝云庆 ;
王金锡 ;
李力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4) :16-19
[4]   辽西低山丘陵区人工油松林和沙棘林的水文生态效应 [J].
魏晶 ;
吴钢 .
生态学报, 2006, (07) :2087-2092
[5]   黄土丘陵区退耕坡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及其对土壤入渗的影响 [J].
董三孝 .
水土保持通报, 2004, (04) :1-5
[6]   北川河流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土壤渗吸性能研究 [J].
胡建忠 ;
朱金兆 ;
周心澄 ;
李文忠 ;
张春霞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4, (02) :55-61
[7]   黄土沟壑丘陵区退耕对土壤侵蚀影响的模拟研究 [J].
李双才 ;
罗利芳 ;
张科利 ;
邱扬 ;
刘宇 .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1) :74-77+81
[8]   喀斯特山区退耕还林(草)保持水土生态效益研究 [J].
罗海波 ;
钱晓刚 ;
刘方 ;
何腾兵 ;
宋光煜 .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4) :31-34+41
[9]   安徽大别山库区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 [J].
王勤 ;
张宗应 ;
徐小牛 .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3) :59-62
[10]   长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林地水文作用初探 [J].
高甲荣 ;
尹婧 ;
牛健植 ;
张东升 ;
程根伟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 (04) :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