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中亚热带黄壤坡地土壤微量元素效应

被引:34
作者
漆良华 [1 ]
张旭东 [2 ]
彭镇华 [1 ]
范少辉 [1 ]
周金星 [2 ]
机构
[1] 国际竹藤网络中心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关键词
土壤微量元素; 植被恢复模式; 黄壤坡地; 中亚热带;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8.0202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武陵山区女儿寨小流域为例,研究了中亚热带黄壤坡地7种典型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及其与土壤有机质、pH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0~20 cm土层荒草灌丛的B、Mn含量、油桐人工林Mo、Cu含量、杜仲人工林Zn含量和毛竹-杉木混交林Fe含量最高;20~40 cm土层润楠次生林B、Fe、Mn含量、荒草灌丛模式Mo含量、油桐人工林Zn含量和杜仲人工林Cu含量最高;毛竹-杉木混交林B、Mo、Cu、Mn含量在各层土壤均最低.各元素有效性指数以Mn最高,Cu最低,排序为Mn>Zn>Fe>Mo>B>Cu;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综合指数以荒草灌丛模式最高(12.28),毛竹-杉木混交林最低(2.95),排序为Ⅶ>Ⅴ>Ⅲ>Ⅳ>Ⅰ>Ⅱ>Ⅵ.土壤有机质含量与B、Zn有效态含量之间线性关系显著,二次多项式亦可较好地描述有机质与有效态Mn之间的关系,而有机质与Mo、Fe、Cu之间曲线回归关系不显著.土壤pH值与土壤Zn、Cu呈显著正相关,与Mn、Mo也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与B相关性较低,与Fe为弱负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735 / 74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退化土地植被恢复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分配格局 [J].
漆良华 ;
彭镇华 ;
张旭东 ;
周金星 ;
蔡春菊 ;
王昭艳 .
生态学杂志, 2007, (11) :1697-1702
[2]   土壤-植被系统及其对土壤健康的影响 [J].
漆良华 ;
张旭东 ;
孙启祥 ;
周金星 ;
张建锋 ;
刘国华 ;
李冬雪 .
世界林业研究, 2007, (03) :1-8
[3]   湘西北小流域典型植被恢复群落土壤贮水量与入渗特性 [J].
漆良华 ;
张旭东 ;
周金星 ;
周小玲 ;
田育新 ;
魏远 ;
吴建平 ;
柯裕洲 .
林业科学, 2007, (04) :1-8
[4]   红松阔叶混交林凋落叶、土壤动物、土壤的微量元素含量 [J].
殷秀琴 ;
李金霞 ;
董炜华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2) :277-282
[5]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效应研究——以安塞纸房沟流域为例 [J].
阿守珍 ;
卜耀军 ;
温仲明 ;
焦峰 ;
杨勤科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6, (06) :58-62
[6]   干旱区典型流域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J].
马媛 ;
师庆东 ;
杨建军 ;
吕光辉 .
干旱区地理, 2006, (05) :682-687
[7]   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与土壤养分变化 [J].
温仲明 ;
焦峰 ;
刘宝元 ;
卜耀军 ;
焦菊英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1) :21-25
[8]   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J].
张永娥 ;
王瑞良 ;
靳绍菊 .
土壤肥料, 2005, (05) :35-37
[9]   城市典型工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 [J].
张孝飞 ;
林玉锁 ;
俞飞 ;
李波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04) :512-515
[10]   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 [J].
赵淑苹 ;
陈立新 ;
包雪丽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5, (03) :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