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北小流域典型植被恢复群落土壤贮水量与入渗特性

被引:49
作者
漆良华 [1 ]
张旭东 [1 ]
周金星 [1 ]
周小玲 [2 ]
田育新 [2 ]
魏远 [1 ]
吴建平 [2 ]
柯裕洲 [1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2] 湖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植被恢复群落; 土壤贮水量; 土壤水分入渗; 小流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对湘西北女儿寨小流域7种典型植被恢复群落土壤贮水量与入渗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群落土壤饱和贮水量与最大吸持贮水量均高于荒草灌丛群落,表明森林植被能较好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持水能力;2)通用经验方程对各种植被类型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效果最好,Kostiakov方程次之,Horton方程最差;3)毛竹杉木混交林群落土壤初渗率(17·10mm·min-1)和平均入渗率(7·42mm·min-1)最大,杉木人工林稳渗率(11·51mm·min-1)最高,油桐人工林初渗率(4·93mm·min-1)、稳渗率(0·52mm·min-1)和平均入渗率(1·23mm·min-1)均最小;4)坡位对土壤入渗率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杜仲人工林表现为上坡>中坡>下坡,马尾松天然林、润楠次生林及荒草灌丛群落表现出与之相反的规律,以下坡最高,上坡最低,杉木人工林和毛竹杉木混交林则以上坡最高,中坡最低,油桐人工林以中坡最高,上坡最低;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入渗性能与土壤持水量、土壤孔隙状况密切相关,并受林分结构、植物群落生物量、海拔、坡度及坡位因子的制约,而坡向、草层盖度、土壤密度的作用较小;6)通过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土壤初渗率、稳渗率、平均入渗率的主导因子方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林地土壤入渗特性研究 [J].
王玉杰 ;
王云琦 .
水土保持研究, 2006, (02) :193-194+256
[2]   松柏林分对土壤入渗的调蓄作用研究 [J].
雷孝章 ;
曹叔尤 ;
代永波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 (06) :20-23
[3]   四川洪雅县3种植被模式的土壤入渗性能研究 [J].
许秀丽 ;
罗承德 ;
宫渊波 ;
杨朝俊 .
四川林业科技, 2005, (04) :83-86
[4]   小流域生态修复过程中不同森林植被土壤入渗与贮水特征 [J].
刘霞 ;
张光灿 ;
李雪蕾 ;
邢先双 ;
赵玫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6) :1-5
[5]   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地土壤入渗特征的研究 [J].
韩冰 ;
吴钦孝 ;
李秧秧 ;
马雁宏 ;
贺百宏 ;
梁哲 .
防护林科技, 2004, (05) :1-3+49
[6]   土壤水分入渗的研究进展和评述 [J].
赵西宁 ;
吴发启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4, (01) :42-45
[7]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植被恢复对土壤稳定入渗的影响 [J].
王国梁 ;
刘国彬 ;
周生路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5) :529-535
[8]   长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研究 [J].
余新晓 ;
赵玉涛 ;
张志强 ;
程根伟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1) :15-19
[9]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稳定入渗速率空间变异 [J].
袁建平 ;
张素丽 ;
张春燕 ;
蒋定生 .
土壤学报, 2001, (04) :579-583
[10]   不同林地土壤水分入渗和入渗模拟的研究 [J].
周择福 ;
洪玲霞 .
林业科学, 1997, (01)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