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湘西北小流域典型植被恢复群落土壤贮水量与入渗特性
被引:49
作者:
漆良华
[1
]
张旭东
[1
]
周金星
[1
]
周小玲
[2
]
田育新
[2
]
魏远
[1
]
吴建平
[2
]
柯裕洲
[1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2] 湖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植被恢复群落;
土壤贮水量;
土壤水分入渗;
小流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对湘西北女儿寨小流域7种典型植被恢复群落土壤贮水量与入渗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群落土壤饱和贮水量与最大吸持贮水量均高于荒草灌丛群落,表明森林植被能较好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持水能力;2)通用经验方程对各种植被类型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效果最好,Kostiakov方程次之,Horton方程最差;3)毛竹杉木混交林群落土壤初渗率(17·10mm·min-1)和平均入渗率(7·42mm·min-1)最大,杉木人工林稳渗率(11·51mm·min-1)最高,油桐人工林初渗率(4·93mm·min-1)、稳渗率(0·52mm·min-1)和平均入渗率(1·23mm·min-1)均最小;4)坡位对土壤入渗率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杜仲人工林表现为上坡>中坡>下坡,马尾松天然林、润楠次生林及荒草灌丛群落表现出与之相反的规律,以下坡最高,上坡最低,杉木人工林和毛竹杉木混交林则以上坡最高,中坡最低,油桐人工林以中坡最高,上坡最低;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入渗性能与土壤持水量、土壤孔隙状况密切相关,并受林分结构、植物群落生物量、海拔、坡度及坡位因子的制约,而坡向、草层盖度、土壤密度的作用较小;6)通过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土壤初渗率、稳渗率、平均入渗率的主导因子方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