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理解师生关系的新视角

被引:43
作者
于学友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级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
主体性; 主体间性; 视界融合; 对话; 师生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56 [师生关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现象学开启了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向。作为现象学的重要概念,主体间性(交互主体性)为我们理解教育、理解师生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对主体性和主体间性进行了探讨,并对传统的师生关系进行了反思,进而揭示主体间性的师生交往的内涵及特征,同时论证了对话作为师生主体间性交往的可行性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主体间性教育对个人主体性教育的超越 [J].
尹艳秋 ;
叶绪江 .
教育研究, 2003, (02) :75-78
[2]   现象学教育学探析 [J].
宁虹 ;
钟亚妮 .
教育研究, 2002, (08) :32-37
[3]   主体间理解:道德教育方法论的一种思考 [J].
王海燕 .
教育研究, 2002, (05) :32-35
[4]   师生教学关系的走向:从主客体到主体间性交往 [J].
张传萍 .
襄樊学院学报, 2001, (06) :68-71
[5]   论主体性教育中的主体间性 [J].
曾新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05) :134-139
[6]   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 [J].
郭湛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1, (03) :32-38
[7]  
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J].王道俊;郭文安;.教育研究.1989, 09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1,
[9]  
躁动的百年.[M].陆有铨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10]  
社会哲学导论.[M].王锐生等 著.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