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民的政治价值观与网络抗争行为的限度

被引:20
作者
季程远
王衡
顾昕
机构
[1]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2]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威权价值观; 自由民主价值观; 网络抗争; 广义倾向值匹配;
D O I
10.15992/j.cnki.31-1123/c.2016.05.003
中图分类号
TP393.4 [国际互联网]; D64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5 ;
摘要
中国的市场化转型带来了政治价值观的变化,进而重塑着个体的政治参与行为,其中包括网络抗争行为。由于种种限制,互联网并不必然带来网络抗争,个人的政治价值观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基于全国性的概率抽样调查数据,本文首先构造了个人的政治价值观倾向得分,然后用广义倾向值匹配估算了政治价值观对批评政府官员或政策和讨论集体行动这两种网络抗争行为的响应函数和干预效应。结果显示,越趋向自由民主价值观,个人拥有这两种网络抗争经历的概率越高,且呈现强化趋势。但是,这种作用具有阈值效应,即自由民主价值观达到较高水平后,更高的自由民主价值观带来的网络抗争行为的发生概率反而更低。因此,除了来自政府和体制的外在限制,网络抗争还存在着内生于行动者本身的限制。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政治价值观对网络抗争行为产生的内在限制。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87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重访数字民主:互联网介入与网络政治参与——基于列举实验的发现 [J].
孟天广 ;
季程远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31 (04) :43-54+194
[2]   中国网民的意识形态立场及其形成 一个实证的分析 [J].
马得勇 ;
王丽娜 .
社会, 2015, 35 (05) :142-167
[3]   多渠道强干预、框架与抗争结果——对40个拆迁抗争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J].
黄荣贵 ;
郑雯 ;
桂勇 .
社会学研究, 2015, 30 (05) :90-114+244
[4]   市场化、政治价值观与中国居民的政府信任 [J].
池上新 .
社会, 2015, 35 (02) :166-191
[5]   中国抗争行动的“文化框架”——基于拆迁抗争案例的类型学分析(2003-2012) [J].
郑雯 ;
黄荣贵 ;
桂勇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5, 22 (02) :5-26+126
[6]   “分化的后权威主义”——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政治价值观及其变迁分析 [J].
李路路 ;
钟智锋 .
开放时代, 2015, (01) :172-191+8
[7]   转型社会中的政治信任与网络抗议——基于中国网络社会心态调查(2014)的因子分析 [J].
方师师 ;
郭文丰 .
新闻大学, 2014, (06) :82-88
[8]   中国网络事件的行动剧目——基于10年数据的分析 [J].
曾繁旭 ;
钟智锦 ;
刘黎明 .
新闻记者, 2014, (08) :71-78
[9]   十年来网络事件的趋势研究:诱因、表现与结局 [J].
钟智锦 ;
曾繁旭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4, 21 (04) :53-65+126
[10]   互联网使用是否扩大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基于CGSS2006的工具变量分析 [J].
陈云松 .
社会, 2013, 33 (05) :11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