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强干预、框架与抗争结果——对40个拆迁抗争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63
作者
黄荣贵 [1 ]
郑雯 [2 ]
桂勇 [1 ]
机构
[1]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
[2]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框架; 政治机会; 多渠道强干预; 抗争结果; 拆迁;
D O I
10.19934/j.cnki.shxyj.2015.05.006
中图分类号
D621 [政治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202 ;
摘要
本文结合中国政治的特点提出理解抗争成功的探索性分析框架,指出政治机会与框架对抗争结果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而"客观的"政治机会不仅包括中央干预,还包括央媒支持性报道和有利的制度框架。文章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2003-2012年40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拆迁抗争案例进行系统的比较。结果表明,中央干预与央媒支持性报道并存的"多渠道强干预"是抗争成功的充分条件,而"多渠道强干预"则取决于有利的制度环境和抗争者的多重混合框架化策略。此外,本文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展示了成功抗争中的动力机制。本研究不仅丰富了抗争结果研究,还拓展了政治机会结构理论和框架化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114+244 +244
页数:26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从边缘到主流:集体行动框架与文化情境 [J].
夏瑛 .
社会, 2014, 34 (01) :52-74
[2]   地区经济增长中的土地开发——基于1993-2007年省级数据的研究 [J].
李国武 ;
范远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3, (05) :65-70
[4]   媒介动员、钉子户与抗争政治 宜黄事件再分析 [J].
吕德文 .
社会, 2012, 32 (03) :129-170
[5]   集体性抗争行动结果的影响因素——一项基于三个集体性抗争行动的比较研究 [J].
俞志元 .
社会学研究, 2012, 27 (03) :90-112+243
[6]   当代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后果——国内研究的考察与评论 [J].
肖唐镖 ;
孔卫拿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1, (02) :190-198
[7]   表演式抗争:景观、挑战与发生机理——基于珠江三角洲典型案例研究 [J].
黄振辉 .
开放时代, 2011, (02) :71-84
[9]   “作为武器的弱者身份”:农民维权抗争的底层政治 [J].
董海军 .
社会, 2008, (04) :34-5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