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事件的行动剧目——基于10年数据的分析

被引:14
作者
曾繁旭 [1 ]
钟智锦 [2 ]
刘黎明 [3 ]
机构
[1]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3] 中国传媒大学
关键词
网络事件; 行动剧目; 行动主体; 议题领域; 政治合法性;
D O I
10.16057/j.cnki.31-1171/g2.2014.08.012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着重探究中国网络事件在过去10年间的行动剧目变迁,并反思其背后的国家-社会关系调整。通过对2001~2012年182个重要网络事件的量化统计,我们发现,互联网技术虽然深刻影响了民众的行动与表达,尤其催生了大量有鲜明特征的线上行动剧目,但并未明显促进"逾越界限"的剧目。无论是线上行动或是线下行动,民众都倾向于选择低政治风险的剧目,或者说采用"有节制的剧目"。政治合法性是理解"行动剧目"变迁最为重要的维度。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弱势群体的悲情抗争及其理论解释——以农民集体下跪事件为重点的实证分析 [J].
王金红 ;
黄振辉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52 (01) :152-164
[2]   群体性事件本质、成因及防治的舆论学解析 [J].
许海 ;
唐远清 .
当代传播, 2011, (04) :48-50
[4]   当代中国底层社会“以身抗争”的效度和限度分析 一个“艾滋村民”抗争维权的启示 [J].
王洪伟 .
社会, 2010, 30 (02) :215-234
[5]   精英型与草根型框架借用比较失地农民与知识精英的集体抗争 [J].
黎相宜 .
社会, 2009, 29 (06) :107-126+225
[6]   “气场”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两个个案的比较 [J].
应星 .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6) :105-121+244
[7]   当代中国农民的“以法抗争”——关于农民维权活动的一个解释框架 [J].
于建嵘 .
文史博览(理论), 2008, (12) :60-63
[8]   “作为武器的弱者身份”:农民维权抗争的底层政治 [J].
董海军 .
社会, 2008, (04) :34-58+223
[9]  
政权与斗争剧目[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 蒂利 (Tilly, 2012
[10]  
新媒体事件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邱林川,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