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疗效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

被引:5
作者
杨莉
李亮
杨金生
朱兵
机构
[1]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关键词
灸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引用
收藏
页码:217 / 21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从生物传热学角度研究中医艾灸机理 [J].
夏永莉 ;
赖新生 .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8, (02) :142-144
[2]   不同的艾灸量对运动后血乳酸影响的观察 [J].
顾一煌 ;
金宏柱 ;
吴云川 ;
任建宁 .
辽宁中医杂志, 2007, (11) :1639-1640
[3]   隔物灸温热刺激的作用途径与机理分析 [J].
魏建子 ;
沈雪勇 ;
丁光宏 ;
赵玲 .
中国针灸, 2007, (05) :391-393
[4]   不同时段艾灸血清中内生性蛋白组分双向电泳的实验研究 [J].
陈云飞 ;
杨文佳 ;
马晓芃 ;
洪娴 ;
刘莺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02) :57-60
[5]   腧穴热敏化的临床应用 [J].
陈日新 ;
康明非 .
中国针灸 , 2007, (03) :199-202
[6]   不同艾灸量对运动后血清肌酸激酶影响的实验研究 [J].
顾一煌 ;
金宏柱 ;
吴云川 ;
李守栋 ;
任建宁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06) :373-375
[7]   长时间温和灸治疗胃肠病临证举要 [J].
尚秀葵 .
上海针灸杂志, 2004, (03) :22-23
[8]   艾灸与经络穴位红外辐射特性 [J].
邓海平 ;
沈雪勇 ;
丁光宏 .
中国针灸, 2004, (02) :33-35
[9]   隔物灸的近红外光谱辐射特性测定 [J].
杨华元 ;
肖元春 ;
刘堂义 ;
顾训杰 ;
夏锦杉 .
上海针灸杂志, 2003, (09) :15-17
[10]   不同灸治时程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 [J].
张英 .
中国针灸 , 2000, (10) :37-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