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物传热学角度研究中医艾灸机理

被引:33
作者
夏永莉
赖新生
机构
[1] 广州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生物传热; 艾灸; 温度场; 能量; 模型;
D O I
10.19529/j.cnki.1672-6278.2008.02.019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根据生物传热学理论建立艾灸的生物传热模型及建构艾灸温度场,可更明确地了解艾灸的热作用机理,为中医艾灸技术建立新的理论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42 / 14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传统中医艾灸疗法的热辐射光谱特性的研究 [J].
洪文学 ;
蔡建红 ;
景军 ;
李成伟 .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3, (04) :27-30
[2]   红外热诊断与导热反问题计算 [J].
关荣华 .
红外技术, 2002, (05) :49-51
[3]   中医灸与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特性研究 [J].
丁光宏 ;
沈雪勇 ;
褚君浩 ;
黄志明 ;
姚伟 ;
刘辉 ;
王盛章 ;
费伦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02, (04) :356-360
[4]   循经高温线下深部温度的测定 [J].
张栋 ;
王淑友 ;
王援朝 ;
付卫星 ;
马惠敏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1, (10) :62-64
[5]   充满机遇的微尺度生物传热传质学 [J].
刘静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0, (04) :54-58
[6]   人体换热过程中参数的反问题辨识 [J].
於可广 ;
纪志广 ;
谢庭藩 ;
李希靖 .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1999, (02) :225-229
[7]   生命科学与热物理学再次相遇——生命系统中的热耦合问题 [J].
赵南明 ;
王存诚 .
物理, 1998, (03) :3-5
[8]   经脉温度特性的红外热像图显示 [J].
张栋 ;
付卫星 ;
王淑友 ;
魏正岫 ;
王凤玲 .
针刺研究, 1996, (03) :63-67
[9]  
传热学[M].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赵镇南[编著], 2002
[10]  
生物传热学[M]. - 科学出版社 , 刘静,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