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榴辉岩带的研究进展及评述

被引:3
作者
张泽明
游振东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3] 武汉
关键词
大别山榴辉岩带; 岩石学; 地球化学; PTt轨迹; 成因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系统地总结了大别山地区的榴辉岩的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化学、地球化学及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最新发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评述。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大别山地区柯石英榴辉岩变质作用的P-T-t轨迹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J].
张泽明 ;
游振东 .
地球科学, 1992, (02) :141-149+243
[2]   安徽岳西地区的含白云石柯石英榴辉岩 [J].
张泽明 .
岩石学报, 1992, (01) :97-102
[3]   大别山东段高压变质岩中的金刚石 [J].
徐树桐 ;
苏文 ;
刘贻灿 ;
江来利 ;
季寿元 ;
A. I. Okay ;
A.M.C. Sengor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1, (17) :1318-1321
[4]   安徽省大别山区含柯石英榴辉岩的地质特征 [J].
梁万通 ;
荆延仁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90, (04) :393-398
[5]   榴辉岩的研究意义及其新进展 [J].
张泽明 .
地质科技情报, 1990, (03) :25-30
[6]   依据古地磁资料探讨华北和华南块体运动及其对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影响 [J].
吴汉宁 ;
常承法 ;
刘椿 ;
钟大赉 .
地质科学, 1990, (03) :201-214
[7]   安徽大别山蛇绿岩特征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J].
徐贵忠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89, (02) :165-174
[8]   中国华北、华南陆块碰撞时代的钐-钕同位素年龄证据 [J].
李曙光 ;
S. R. Hart ;
郑双根 ;
郭安林 ;
刘德良 ;
张国伟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89, (03) :312-319
[9]   大别山东段(安徽)大别杂岩中的断层构造岩和推复构造 [J].
徐树桐 ;
董树文 ;
周海渊 ;
陈冠宝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84, (05) :298-301
[10]   大别山地区榴辉岩的特征矿物研究 [J].
谢窦克 ;
马承安 ;
史鸿歧 ;
蒋永材 ;
冯锦江 .
岩石矿物及测试, 1983, (02) :8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