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海中部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25
作者
张生银 [1 ,2 ,3 ]
李双林 [2 ]
董贺平 [2 ]
赵青芳 [2 ]
史基安 [1 ]
张中宁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2] 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多环芳烃; 分布特征; 来源分析; 南黄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32 [环境分析化学]; X55 [海洋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通过对南黄海中部4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总有机碳,粒度,多环芳烃和甲基菲等GS-MS定量分析,探讨了研究区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分子组成,评估南黄海中部多环芳烃污染水平并识别其来源.研究表明,南黄海中部14种多环芳烃总量(ΣPAHs)在81.63~6567.31ng/g之间,其中优控多环芳烃(ΣEPAPAHs)11种,含量为29.2~1029.1 ng/g,平均含量255.1 ng/g,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有机污染水平为中-低;苝为研究区内主要多环芳烃,分布较为广泛,其含量占所有PAHs的6.40%88.85%,低含量苝与人为活动有关,而高含量苝代表了陆源有机质输入;多环芳烃组成,异构体分析和甲基菲特征表明,研究区优控多环芳烃主要为煤和高等植物燃烧或不完全燃烧产物以气溶胶形式输入,但部分样品表现出明显的石油源特性也证实了石油燃料,原油泄露产生的多环芳烃客观存在.
引用
收藏
页码:1263 / 127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福州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及其源解析 [J].
倪进治 ;
陈卫锋 ;
杨红玉 ;
魏然 ;
杨玉盛 .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 (05) :921-926
[2]   南黄海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生物标志物的组成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附视频 [J].
张生银 ;
李双林 ;
董贺平 ;
史基安 .
海洋通报, 2012, (02) :198-206
[3]   海河及渤海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与来源 [J].
程远梅 ;
祝凌燕 ;
田胜艳 ;
梁贤伟 .
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9 (11) :2420-2426
[4]   南黄海中部海水、间隙水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源分析 [J].
韩彬 ;
蒋凤华 ;
李培昌 ;
张新庆 ;
宋转玲 ;
王小如 .
海洋科学进展, 2009, 27 (02) :233-242
[5]   南黄海中部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分布及来源分析 [J].
杨佰娟 ;
郑立 ;
陈军辉 ;
张新庆 ;
黎先春 ;
王小如 .
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9 (03) :662-667
[6]   黄海近岸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来源解析 [J].
薛荔栋 ;
郎印海 ;
刘爱霞 ;
刘洁 .
生态环境, 2008, (04) :1369-1375
[7]   黄海近岸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分布特征与潜在风险 [J].
凌晰 ;
刘文新 ;
陈江麟 ;
范永胜 ;
邢宝山 ;
陶澍 .
环境科学学报, 2008, (07) :1394-1399
[8]  
南海东北部东沙海域沉积物烃类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及其意义[J]. 吴能友,邬黛黛,叶瑛,刘坚,张平萍,陈雪刚,郑凯清,陈芳,陆红锋.南海地质研究. 2007(00)
[9]   粘土矿物保存海洋沉积有机质研究进展及其碳循环意义 [J].
卢龙飞 ;
蔡进功 ;
包于进 ;
李从先 ;
杨守业 ;
范代读 .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9) :931-937
[10]   珠江及南海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及来源 [J].
罗孝俊 ;
陈社军 ;
麦碧娴 ;
曾永平 ;
盛国英 ;
傅家谟 .
环境科学, 2005, (04) :12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