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黄龙山辽东栎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被引:26
作者
康永祥 [1 ]
岳军伟 [1 ]
雷瑞德 [1 ]
梁宗锁 [2 ]
陈永剑 [3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
[3] 陕西省汉西林业局
关键词
辽东栎群落;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经实地踏查,在陕北黄龙林区选择有辽东栎林分布的环境类型6个,设置20 m×20 m的样地共30个,并通过各样地组成种类重要值的计算和排序,确定辽东栎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其中乔木层14种、灌木层27种、草本层11种。依此作为统计分析对象,对黄龙山林区辽东栎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状况进行研究,以揭示森林群落内种间竞争的机理。结果显示:乔木层中,辽东栎、白桦、油松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较大,LNB值分别为1.4611、1.4132、1.2588,且两两之间生态位重叠值亦较大(Oik>0.7);灌木层中,土庄绣线菊、虎榛子、铁杆蒿和黄蔷薇等的生态位宽度大(LNB>1),是辽东栎林下常见的灌木种类;草本层中,披针叶苔草、华北风毛菊、草地早熟禾和大油芒具有较宽的生态位,LNB值分别为1.4456、1.2841、1.0603、1.0573,是草本层的优势种。结果表明,乔、灌、草三层的优势种群对当地环境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同层之间的生态位重叠表明在辽东栎群落发展过程中种群间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性竞争不可避免。
引用
收藏
页码:574 / 58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子午岭地区辽东栎和油松林建群种的更新生态位宽度分析 [J].
雷利平 ;
王孝安 ;
郭华 ;
田丽 ;
朱志红 .
西北植物学报, 2007, (07) :1446-1453
[2]   黄龙山林区辽东栎群落类型划分及其生物多样性研究 [J].
康永祥 ;
岳军伟 ;
张巧明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7, (03) :7-10
[3]   黄土高原马栏林区辽东栎林种内、种间竞争研究 [J].
方坚 ;
王孝安 ;
郭华 ;
朱志红 .
西北植物学报, 2007, (02) :334-339
[4]   物种或种群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的计测模型 [J].
李德志 ;
石强 ;
臧润国 ;
王绪平 ;
盛丽娟 ;
朱志玲 ;
王长爱 .
林业科学, 2006, (07) :95-103
[5]   黄山濒危植物小花木兰生态位与年龄结构研究 [J].
王立龙 ;
王广林 ;
黄永杰 ;
李晶 ;
刘登义 .
生态学报, 2006, (06) :1862-1871
[6]   太行山中段植物群落优势种生态位研究 [J].
李军玲 ;
张金屯 .
植物研究, 2006, (02) :2156-2162
[7]   黄土高原地区辽东栎群落区系研究 [J].
张树杰 ;
李登武 ;
温仲明 ;
闫维恒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5, (01) :22-25
[8]   东灵山辽东栎林主要树种种群11年动态变化 [J].
侯继华 ;
黄建辉 ;
马克平 .
植物生态学报, 2004, (05) :609-615
[9]   澜沧江上游森林珍稀草本植物生态位研究 [J].
魏文超 ;
何友均 ;
邹大林 ;
杜华 ;
崔国发 ;
郑杰 ;
董建生 ;
李永波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4, (03) :7-12
[10]   人工-天然杉阔混交林种群生态位及竞争研究 [J].
陈存及 ;
陈新芳 ;
刘金福 ;
董建文 ;
陈世品 .
林业科学, 2004, (01) :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