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在小麦赤霉病病程中的作用

被引:14
作者
俞刚
陈利锋
姚红燕
柴一秋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
[2] 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小麦赤霉病; 病程; 禾谷镰孢; 扩展; 定殖;
D O I
10.13926/j.cnki.apps.2003.01.008
中图分类号
S435.121 [病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eoxynivalenol,DON)系小麦赤霉病菌———禾谷镰孢 (Fusariumgraminearum ,有性态Gibberellazeae)产生的一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trichothecenes,以下简称“单族毒素”)。作者以病菌正常产毒的野生型菌株GZ36 39及其产毒基因Tri5损坏、不能产毒的转化子GZT40 (Tri5 -,TRI-)为材料 ,对DON在病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GZ36 39能引起典型的赤霉病症状 ,病害可由接种小花发展至其它小穗 ,病菌也可定殖于其它小穗组织 ;而GZT40仅在接种小花处产生鸟眼状坏死斑点 ,不能引起典型的赤霉病症状 ,病菌仅定殖于接种小花处。当病菌与一定浓度 (4 0 0 μg·mL-1)的DON混合处理小花后 ,GZT40的定殖时间提前 2d(感病品种上 )至 4d(抗病品种上 ) ,定殖范围可扩大到 1~ 3个小穗 ,接种 2 0d后的病小穗率也由病菌单独接种时的 2 8%提高到 12 5 %。DON也使GZ36 39的定殖时间提前 1d(感病品种上 )至 2d(抗病品种上 ) ,定殖范围更广 ,其所致的病害发展更迅速 ,接种后 2 0d的病小穗率由病菌单独接种时的 78 0 %提高到 10 0 %。因此 ,作者认为 ,单族毒素在病害发展和病菌在寄主组织内的扩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旦丧失产毒能力 ,病菌虽能侵入寄主 ,但不能在寄主组织中扩展。DON可以缩短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禾谷镰孢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在小麦组织中的积累 [J].
俞刚 ;
陈利锋 ;
柴一秋 .
植物病理学报, 2002, (02) :142-146
[2]   禾谷镰孢的产毒与致病性 [J].
俞刚 ;
陈利锋 ;
谢卫平 ;
柴一秋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4) :19-23
[3]   镰孢菌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生物合成(综述) [J].
陈利锋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998, (01) :85-89
[4]   DON毒素的类生长激素活性与小麦赤霉病 [J].
刘宗镇 ;
陆仕华 ;
黄晓敏 ;
姚泉洪 ;
魏春妹 ;
薛伟龙 .
上海农业学报, 1993, (02) :92-96
[5]  
植病研究方法[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方中达编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