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谷镰孢的产毒与致病性

被引:11
作者
俞刚
陈利锋
谢卫平
柴一秋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
[2] DepartmentofPlanPathology
[3] UniversityofMinnesota
关键词
禾谷镰孢; 致病力;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相关性; 小麦; 赤霉病; 穗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121 [病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小麦穗期接种禾谷镰孢FusariumgraminearumSchw . [有性态 :Gibberellazeae (Schw .)Petch]的 2个野生型菌株和12个产毒潜能不同的转化体菌株 ,发病盛期 (接种后 2 0d)调查病小穗率 ,并测定组织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ON)、15 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15 ADON)和 3 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3 ADON)等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以下简称“单族毒素”)的含量。结果显示 ,菌株间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强致病力的GZ36 39、C11 1和B4 1等菌株在病穗 (显症 )组织和穗颈组织中DON产量高 ,分别达 2 9~ 38μg·g-1和 2 6~ 6 0 μg·g-1(以干重计 ,以下同 ) ,15 ADON在穗颈组织中的积累量为 15~ 31μg·g-1,显著高于病穗组织中的积累量 (5~ 7μg·g-1) ;另一强致病力菌株JF 12除在病穗和穗颈组织中产生大量DON (分别为 4 4和 5 5 μg·g-1)外 ,还产生大量的 3 ADON (分别为 17和 4 6 μg·g-1) ;不产毒的GZT 4 0 (产毒基因Tri5失活 ,Tri5 -)菌株接种后 ,仅在接种小花颖片上产生鸟眼状坏死斑点 ,病斑不扩展至其他小花和小穗 ,穗组织中也没有任何单族毒素积累 ;所有处理接种穗的健康 (无症 )组织中均没有明显的单族毒素积累 (<0 5 μg·g-1)。相关性分析表明 ,菌株的致病力与穗颈组织中DON和 15 ADON的积累量成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禾谷镰孢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在小麦组织中的积累 [J].
俞刚 ;
陈利锋 ;
柴一秋 .
植物病理学报, 2002, (02) :142-146
[2]   禾谷镰孢菌高产毒菌株的构建 [J].
陈利锋 ;
Thomas M HOHN .
菌物系统, 2001, (03) :330-336
[3]   小麦赤霉病穗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量的变化 [J].
陈利锋 ;
宋玉立 ;
徐雍皋 .
植物病理学报, 1996, (01) :27-30
[4]   抗病小麦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脱毒及产物的生物活性 [J].
姚泉洪 ;
刘宗镇 ;
曾以申 .
真菌学报, 1996, (01) :59-64
[5]   中国小麦赤霉病菌优势种——禾谷镰刀菌产毒素能力的研究 [J].
王裕中 ;
J.D.米勒 .
真菌学报, 1994, (03) :229-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