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石漠化区四种牧草植物光合生理适应性特征

被引:31
作者
韦兰英 [1 ]
曾丹娟 [1 ]
张建亮 [1 ,2 ]
尤业明 [1 ,2 ]
焦继飞 [1 ,2 ]
黄玉清 [1 ]
机构
[1]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2] 广西师范大学
关键词
牧草; 比叶面积; 光合速率; 生理适应性; 岩溶石漠化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4 [饲料作物、牧草];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以类玉米、紫花苜蓿、菊苣和杂交狼尾草4种牧草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叶片结构性状、光合生理特征以及土壤理化特性,研究其对岩溶石漠化环境的生理适应性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牧草植物的叶面积(LA)、叶干重(DW)、叶绿素含量(Chl)和比叶面积(SLA)差异显著,反映出4种牧草植物叶片结构性状差异种间较大;同科植物类玉米和杂交狼尾草光合能力相近,而不同科植物如菊苣和紫花苜蓿光合能力差异较大,但其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潜在水分利用效率(WUEi)相近;相比较而言,类玉米和杂交狼尾草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而菊苣和紫花苜蓿的光合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低。4种牧草对0~10和1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差异不大,但对土壤容重的影响存在差异。相关分析表明,4种牧草植物蒸腾速率(Tr)与0~10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1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对大气饱和蒸汽压亏缺(Vpdl)影响较大。相比较而言,类玉米和杂交狼尾草具有较高的Pn,WUE和WUEi,对岩溶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12 / 21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苜蓿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万素梅 ;
贾志宽 ;
杨宝平 .
草地学报, 2009, 17 (01) :27-31
[2]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叶片光合性能研究 [J].
胡守林 ;
万素梅 ;
贾志宽 ;
王勇 .
草业学报, 2008, (05) :60-67
[3]   桂西北峰丛洼地4种牧草生产力分析 [J].
向佐湘 ;
方宝华 ;
杨知建 ;
肖润林 .
草业科学, 2007, (12) :48-51
[4]   岩溶环境下牧草光合速率日动态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J].
徐祥明 ;
曹建华 ;
李小方 ;
莫彬 ;
陶毅明 ;
覃灵华 .
江苏农业科学, 2007, (03) :161-165
[5]   黄土高原油松和刺槐叶片光合生理适应性比较 [J].
郑淑霞 ;
上官周平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1) :16-22
[6]   石漠化地区不同豆科牧草品种与经济幼林共生性研究 [J].
段新慧 ;
周自玮 .
草业科学, 2007, (01) :41-43
[7]   8种阔叶树种叶片气体交换特征和叶绿素荧光特性比较 [J].
郑淑霞 ;
上官周平 .
生态学报, 2006, (04) :1080-1087
[8]   喀斯特山区退耕坡地紫花苜蓿引种栽培试验 [J].
孟军江 ;
唐成斌 ;
钱晓刚 ;
莫本田 ;
龙忠富 ;
赵明坤 .
贵州农业科学, 2005, (06) :51-53
[9]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6种退耕还林(草)模式的效应 [J].
曾馥平 ;
王克林 .
农村生态环境, 2005, (02) :18-22
[10]   不同沙丘生境主要植物比叶面积和叶干物质含量的比较 [J].
李玉霖 ;
崔建垣 ;
苏永中 .
生态学报, 2005, (02) :30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