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官僚化:理解中国立法过程的新视角

被引:54
作者
王理万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立法过程; 立法权力; 立法官僚化; 全国人大法工委; 民主正当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作为理解中国立法过程的新视角,本文将立法官僚化理论用于描述国家立法机关中的立法工作者(立法官僚)与法制工作委员会(立法官僚机构)在立法过程中的权力运行状态,并基于此提出立法官僚"篡夺"立法权的政治正当性问题。为了保证立法权的民主性,对于立法官僚化的民主控制已经成为现实议题:应当逐步建立立法助理制度,提高人大代表的立法能力;限制立法官僚机构的决策范围,通过公众参与稀释立法官僚的权力。立法官僚机构也应顺应民主政治的要求,成为沟通行政机关与民意机构之间的纽带,缓和在"部门立法"与"人大主导立法"之间的制度张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42
页数:29
相关论文
共 83 条
[1]   彭真与1979年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制定 [J].
刘松山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5, (01) :47-57
[2]   立法规划之淡化与反思 [J].
刘松山 .
政治与法律, 2014, (12) :86-96
[3]   立法与改革:以法律修改为重心的考察 [J].
付子堂 ;
胡夏枫 .
法学研究, 2014, 36 (06) :47-62
[4]   关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问题 [J].
徐显明 .
法制资讯, 2014, (Z1) :62-62
[5]   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思考 [J].
徐显明 .
中国法律评论, 2014, (03) :1-5
[6]   执政党领导立法的方式和途径 [J].
秦前红 .
中国法律评论, 2014, (03) :217-224
[7]   转折时期的立法传奇 [J].
王萍 .
中国人大, 2014, (17) :20-21
[8]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分析:比较的观点 [J].
朱海英 .
人大研究, 2014, (08) :10-16
[10]   论答复法律询问的效力——兼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机构属性 [J].
褚宸舸 .
政治与法律, 2014, (04) :8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