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学校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被引:21
作者
刘志春
机构
[1]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新乡
关键词
生命; 生命教育; 生存教育; 生命价值;
D O I
10.16366/j.cnki.1000-2359.2005.04.046
中图分类号
G412 [人生观、世界观与理想教育];
学科分类号
030505 ;
摘要
当下的教育在重视“何以为生”之时,却忽略了“为何而生”这样一个终极的教育目标。对物质追求的迷失和生命意义的缺失,生存压力的增加和生活意义感的消失,人际关系的淡薄和孤独感的产生,功利主义对教育的统治和理想信仰价值的弱化,我国特有的忌讳死亡的观念等,使得生命教育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亟需重视。生命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和感悟生命的意义。通过建立生命至上、生命平等的科学生命观,开设生命教育课,让学生在生命情境中体验生命的宝贵和力量,把生命教育置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以期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70 / 17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从焦虑视角探寻与解读生命教育 [J].
王北生 ;
赵云红 .
中国教育学刊, 2004, (02) :19-22
[2]   值得倡导与实践的生命教育再议 [J].
燕国材 .
中学教育, 2003, (08) :6-9
[3]   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走好人生之路 [J].
冯建军 .
思想·理论·教育, 2003, (06) :29-32
[4]   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 [J].
许世平 .
中国教育学刊, 2002, (04) :7-10
[5]   生命情感与教育关怀 [J].
刘铁芳 .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0, (06) :26-3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