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案件证明标准的主观性——以证明标准和证据标准的分野为视角

被引:4
作者
蔡元培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证明标准; 证据标准; 主观性; 客观性;
D O I
10.19406/j.cnki.cqkjxyxbskb.2014.04.011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关于刑事证明标准性质的争论由来已久,2012年的新刑事诉讼法第53条对证明标准的细化再次引起了学者们的反思。认为证明标准是一个纯粹的主观性标准,凡是强调证明标准客观性方面的观点大多混淆了"证明标准"和"证据标准"这两个概念,"证据标准"(亦可称为证据要求)可以说是一个客观标准,而该法的主旨便是通过细化"证据标准"来试图强调"证明标准"的主观性,尤其是第53条中前两个条件,完全不在"证明标准"的含义之内,且"证据确实充分"的表述仍然被沿用,这样的表述不但在实践中毫无可操作性,而且容易造成理论上的极大混乱和法律适用的僵硬与机械。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刑事证据制度的重大变革及其展开 [J].
汪建成 .
中国法学, 2011, (06) :51-60
[2]   论证明标准的属性 [J].
李玉华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0, (03) :28-32
[3]   “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在我国刑事审判中的运用——合理定位及实践意义探讨 [J].
余剑 .
东方法学, 2008, (05) :154-160
[4]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现状及其分析 [J].
江怡 .
哲学动态, 2004, (01) :27-31
[5]   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以裁判事实的可接受性为中心 [J].
易延友 .
法学研究, 2004, (01) :99-114
[6]   “确定无疑”——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J].
龙宗智 .
法学, 2001, (11) :29-33
[7]   论诉讼证明的相对性 [J].
卞建林 ;
郭志媛 .
中国法学, 2001, (02) :168-177
[8]   从认识论走向价值论——证据法理论基础的反思与重构 [J].
陈瑞华 .
法学, 2001, (01) :21-28
[9]   客观真实管见——兼论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J].
樊崇义 .
中国法学, 2000, (01) :115-121
[10]  
刑事诉讼法资料汇编[M]. 法律出版社 , 陈卫东主编,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