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性质、控制人变更与掏空行为——来自后股权分置时期的经验证据

被引:5
作者
刘际陆 [1 ,2 ]
刘淑莲 [1 ]
机构
[1]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2] 台州学院会计系
关键词
产权性质; 控制权; 控制人变更; 掏空行为;
D O I
10.13781/j.cnki.1007-9556.2012.11.010
中图分类号
F275 [企业财务管理]; F832.51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1201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以后股权分置时期684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产权性质、控制权及控制人变更对掏空行为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产权性质影响了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政府控制级别越低,掏空行为越严重;非政府控制公司中的掏空行为也较普遍。第二,政府控制级别越低,控制权的"壕沟效应"越强;企业家公司的控制权"壕沟效应"比资本家公司低;外资控制公司的控制权则表现为"协同效应"。第三,当控制人变更时,政府控制公司会继续掏空上市公司;非政府控制公司则支持上市公司,但其支持只是为了日后更大的掏空。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0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终极控制人变更与公司业绩——基于股权分置改革背景的经验研究 [J].
谢梅 ;
李强 .
财贸研究, 2011, 22 (05) :140-148
[2]   终极控制权、外资持股与隧道输送 [J].
张学勇 ;
欧朝敏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0, (06) :66-72
[3]   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股权特征的经验研究 [J].
程仲鸣 .
财政研究, 2010, (03) :68-70
[4]   终极控制股东超额控制、现金流权与公司透明度——来自深市民营上市公司的证据 [J].
苏坤 ;
杨淑娥 .
证券市场导报, 2009, (03) :47-53
[5]   家族上市公司治理与绩效研究——基于企业家、资本家视角的比较 [J].
万小妹 ;
徐璇 .
国际经贸探索, 2008, 24 (12) :76-81
[6]   国有控制权转移、终极控制人变更与公司业绩 [J].
白云霞 ;
吴联生 .
金融研究, 2008, (06) :130-143
[7]   投资者法律保护、所有权结构与困境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变更 [J].
沈艺峰 ;
陈舒予 ;
黄娟娟 .
中国工业经济, 2007, (01) :96-103
[8]   控制性家族类型、双重三层委托代理问题与企业价值 [J].
王明琳 ;
周生春 .
管理世界, 2006, (08) :83-93+103
[9]  
大股东的隧道挖掘与制衡力量——来自中国市场的经验证据[J]. 唐清泉,罗党论,王莉.中国会计评论. 2005(01)
[10]   掏空、支持与并购重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李增泉 ;
余谦 ;
王晓坤 .
经济研究, 2005, (01) :9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