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卡约文化丰台遗址灰坑古代淀粉粒揭示的植物利用情况

被引:19
作者
李明启 [1 ,2 ]
葛全胜 [1 ]
王强 [1 ]
蔡林海 [3 ]
任晓燕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青海丰台遗址; 卡约文化; 淀粉粒分析; 灰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4 [古植物学]; K878 [遗址];
学科分类号
060107 ;
摘要
青海丰台遗址是一处卡约文化遗址,约3200~2800aB.P.。通过对其灰坑中提取的淀粉粒分析了该区域当时先民们对植物利用情况。灰坑中包含了来自于小麦族(小麦属、大麦属)、粟、百合科及块根块茎类植物的淀粉粒,还包括可能来自于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豆科豇豆属,或豌豆属及鹰嘴豆属的淀粉粒,但是高粱在该遗址中以前还未发现过,是否含有高粱淀粉粒需要其他证据验证。从发现的淀粉粒种类来看当时先民们利用植物的多样性。另外,结合浮选结果发现,该遗址中小麦族植物包括大麦(Hordeum vulgare L.)和小麦(Triticumaestivum L.),但以大麦为主,可能是先民们对气候环境变化适应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372 / 37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