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社会”背景下的“场域”变迁与刑法应对

被引:13
作者
郭旨龙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
关键词
双层社会; 网络空间; 场域延伸; 解释跟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空间如微博、微信再造了一个生活和工作平台,传统刑法条文中的"场所(场、场合)、地域"等"场域"也延伸至网络空间。在"双层社会"刑法条文中"场域"面临着如何认定的问题。对此,理论上应当承认其延伸适用于网络中的"场域"的可能性,实践中要探索认定的一般标准,进行具体的说理。注意网络空间中的"场域"仍要坚持与行为的时间同一性,但对空间同一性的要求则大为降低。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信息时代犯罪定量标准的体系化构建.[M].于志刚; 郭旨龙; 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
[2]  
传统犯罪的网络异化研究.[M].于志刚; 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
[3]  
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M].张明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  
刑法学.[M].张明楷编著;.法律出版社.1999,
[6]   微博犯罪与刑法应对 [J].
郭旨龙 .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14, (04) :81-86
[7]   网络安全战略意义及新趋势 [J].
汪玉凯 .
人民论坛, 2014, (16) :37-39
[8]   “双层社会”与“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认定标准 [J].
于志刚 ;
郭旨龙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4, (03) :134-144
[9]   刑法应当理性应对网络谣言——对网络造谣司法解释的实证评估 [J].
孙万怀 ;
卢恒飞 .
法学, 2013, (11)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