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自尊:社会支持与流动时间的作用
被引:15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邓小晴
师保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北京市“学习与认知”重点实验室
师保国
机构
:
[1]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北京市“学习与认知”重点实验室
来源
:
中国特殊教育
|
2013年
/ 08期
关键词
:
流动儿童;
歧视知觉;
自尊;
社会支持;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503名流动儿童为对象考察了其歧视知觉与自尊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和流动时间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在歧视知觉方面,公立学校流动儿童显著低于打工子弟学校儿童,小学生显著低于初中生;(2)在社会支持方面,公立学校流动儿童显著高于打工子弟学校儿童,小学生显著高于初中生;(3)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对二者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流动时间对二者关系起调节作用,即对于流动时间达3.5-10.5年的儿童,歧视知觉对自尊的负向预测力最强。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社会文化适应: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的作用
范兴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科系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科系
范兴华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方晓义
刘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科系
刘杨
蔺秀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科系
蔺秀云
袁晓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科系
袁晓娇
[J].
心理学报,
2012,
44
(05)
: 647
-
663
[2]
流动儿童的压力和社会支持状况及社会支持保护作用的研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曾守锤
[J].
心理科学,
2011,
34
(03)
: 631
-
635
[3]
歧视知觉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
刘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刘霞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景欣
师保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师保国
[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27
(02)
: 216
-
223
[4]
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及与自尊的关系
刘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刘霞
申继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申继亮
[J].
心理科学,
2010,
33
(03)
: 695
-
697
[5]
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袁晓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袁晓娇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方晓义
刘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刘杨
蔺秀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蔺秀云
邓林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邓林园
[J].
教育研究,
2010,
31
(03)
: 37
-
45
[6]
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谭千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谭千保
[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
18
(01)
: 68
-
70
[7]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J]. 蔺秀云,方晓义,刘杨,兰菁.心理学报. 2009(10)
[8]
应对方式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孤独情绪关系上的调节作用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方晓义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范兴华
刘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刘杨
[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8,
(04)
: 93
-
99
[9]
北京市流动儿童的学校满意度及其与师生关系、学业行为的关系
曲可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曲可佳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邹泓
李晓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李晓巍
[J].
中国特殊教育 ,
2008,
(07)
: 50
-
55
[10]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智力和内部动机与创造性的关系
师保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师保国
申继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申继亮
[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
(01)
: 30
-
34
←
1
2
→
共 19 条
[1]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社会文化适应: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的作用
范兴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科系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科系
范兴华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方晓义
刘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科系
刘杨
蔺秀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科系
蔺秀云
袁晓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科系
袁晓娇
[J].
心理学报,
2012,
44
(05)
: 647
-
663
[2]
流动儿童的压力和社会支持状况及社会支持保护作用的研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曾守锤
[J].
心理科学,
2011,
34
(03)
: 631
-
635
[3]
歧视知觉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
刘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刘霞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景欣
师保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师保国
[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27
(02)
: 216
-
223
[4]
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及与自尊的关系
刘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刘霞
申继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申继亮
[J].
心理科学,
2010,
33
(03)
: 695
-
697
[5]
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袁晓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袁晓娇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方晓义
刘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刘杨
蔺秀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蔺秀云
邓林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邓林园
[J].
教育研究,
2010,
31
(03)
: 37
-
45
[6]
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谭千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谭千保
[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
18
(01)
: 68
-
70
[7]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J]. 蔺秀云,方晓义,刘杨,兰菁.心理学报. 2009(10)
[8]
应对方式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孤独情绪关系上的调节作用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方晓义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范兴华
刘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刘杨
[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8,
(04)
: 93
-
99
[9]
北京市流动儿童的学校满意度及其与师生关系、学业行为的关系
曲可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曲可佳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邹泓
李晓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李晓巍
[J].
中国特殊教育 ,
2008,
(07)
: 50
-
55
[10]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智力和内部动机与创造性的关系
师保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师保国
申继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申继亮
[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
(01)
: 30
-
34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