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政策与刑法解释中的价值判断——兼论解释论上的“以刑制罪”现象

被引:172
作者
劳东燕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刑法解释; 刑事政策; 价值判断; 以刑制罪; 罪刑相适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在刑法解释中,为确保刑法规范的开放性,有必要赋予其合乎时代精神与现实需要的价值判断,包括引入超越实证法范围的价值判断。教义学本质上涉及的是价值判断的规范化问题,具有将价值判断问题转化为法解释技术问题的功能。在法教义学层面,基于罪刑法定的制约,只有部分法外的价值判断能够实现向法内价值判断的转换。概括性条款与规范性构成要件要素充当着法教义学与法外价值判断之间的联结点,描述性构成要件要素也并非与法外的价值判断无涉。在刑法解释中,解释者应当优先以刑事政策所代表的价值取向来填充其间的价值判断内容。正是通过为价值判断提供实体内容,刑事政策为教义学体系的演进提供方向性指导,防止后者蜕变为封闭、僵化的存在。通过对危害性评价的支点产生作用,刑事政策在影响对行为的应受刑罚处罚必要性及其程度的判断的同时,反过来对犯罪成立要件的解释构成制约。贯彻"以刑制罪"的逻辑,有助于对某些犯罪的构成要件做出合理的界定。"以刑制罪"现象的存在,要求将罪刑相适应作为刑法解释的指导原则。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4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21]  
法律哲学 .2 刘幸义译. 台湾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 2000
[22]   论法教义学与价值判断 以民法方法为重点 [J].
许德风 .
中外法学, 2008, (02) :165-190
[23]   论刑法目的的相对性 [J].
周光权 .
环球法律评论, 2008, (01) :33-39
[24]  
现代社会中法益论的课题[J]. 关哲夫,王充.刑法论丛. 2007(02)
[25]  
论刑法与时代精神[J]. 托马斯·魏根特,樊文.刑事法评论. 2006(02)
[26]   罪刑关系的反思与重构——兼谈罚金刑在中国现阶段之适用 [J].
冯亚东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5) :125-134+208
[27]   罪刑法定的明确性困境及其出路 [J].
劳东燕 .
法学研究, 2004, (06) :81-93
[29]   绑架罪的法定刑对绑架罪认定的制约 [J].
阮齐林 .
法学研究, 2002, (02) :33-44
[30]  
论犯罪与刑罚[M]. 中国方正出版社 , (意)切萨雷·贝卡里亚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