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河流沉积学研究20年

被引:47
作者
张昌民
张尚锋
李少华
淡卫东
侯路
机构
[1]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河流; 沉积学; 河流沉积学; 进展; 回顾与展望;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4.02.001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河型及其分类研究、现代河流沉积调查、河流沉积相与相模式研究、河流相地层的层序地层学研究、河流沉积砂体建筑结构精细解剖、河流沉积模拟研究等六个方面回顾了自《沉积学报》创刊以来 2 0年中国河流沉积学研究的主要进展 ,指出我国的河流沉积学取得了许多富有特色的研究成果 ,主要表现在网状河概念的引入与普及、建筑结构要素分析法的推广、界面层次的划分和及其概念的扩张、岩石相类型和岩石相组合概念的应用、河流砂体露头调查的方法与技术、沉积构造的沉积动力学解释、层序地层学在河流沉积研究中的应用、河流沉积过程的模拟实验、河流相储层的建模技术等方面。但是 2 0年来 ,中国河流沉积学研究并没有出现国际公认的理论首创 ,应当加强河流沉积学的研究组织 ,吸收地理地貌和水利学的研究成果 ,结合社会经济建设需要不断扩大河流沉积学的研究领域 ,积极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使我国的河流沉积学研究走在国际河流沉积学研究的前列。
引用
收藏
页码:183 / 19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7 条
[71]   湖北荆门海慧沟上三叠统河流相 [J].
李维锋 ;
肖传桃 ;
王振奇 ;
孟宪富 ;
李相明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3, (04) :340-345
[72]   河流沉积物中磷的结合状态及其环境地球化学意义 [J].
翁焕新 .
科学通报, 1993, (13) :1219-1222
[73]   河型成因研究 [J].
尹学良 .
水利学报, 1993, (04) :1-11+69
[74]   现代荆江江心洲沉积 [J].
张昌民 .
沉积学报, 1992, (04) :146-153
[75]   中国江心洲河型的地域分布特征 [J].
许炯心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1992, (02) :46-55
[76]   试论长江三峡河段深槽的成因 [J].
杨达源 ;
赖莲英 .
山地研究, 1992, (03) :141-147
[77]   河型分类 [J].
陈宝冲 .
泥沙研究, 1992, (01) :100-104
[78]   川西峨眉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河流沉积中的痕迹化石群落 [J].
胡斌 ;
吴贤涛 ;
潘丽敏 .
沉积学报, 1991, (04) :128-135
[79]   马羊洲支汊干河床底形特征和浅层层理 [J].
张昌明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1991, (04) :11-14
[80]   含沙河流入湖后沙体形成、发展的水槽实验 [J].
王泽中 ;
汪崎生 ;
刘忠保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1, (04) :426-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