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河流沉积学研究20年

被引:47
作者
张昌民
张尚锋
李少华
淡卫东
侯路
机构
[1]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河流; 沉积学; 河流沉积学; 进展; 回顾与展望;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4.02.001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河型及其分类研究、现代河流沉积调查、河流沉积相与相模式研究、河流相地层的层序地层学研究、河流沉积砂体建筑结构精细解剖、河流沉积模拟研究等六个方面回顾了自《沉积学报》创刊以来 2 0年中国河流沉积学研究的主要进展 ,指出我国的河流沉积学取得了许多富有特色的研究成果 ,主要表现在网状河概念的引入与普及、建筑结构要素分析法的推广、界面层次的划分和及其概念的扩张、岩石相类型和岩石相组合概念的应用、河流砂体露头调查的方法与技术、沉积构造的沉积动力学解释、层序地层学在河流沉积研究中的应用、河流沉积过程的模拟实验、河流相储层的建模技术等方面。但是 2 0年来 ,中国河流沉积学研究并没有出现国际公认的理论首创 ,应当加强河流沉积学的研究组织 ,吸收地理地貌和水利学的研究成果 ,结合社会经济建设需要不断扩大河流沉积学的研究领域 ,积极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使我国的河流沉积学研究走在国际河流沉积学研究的前列。
引用
收藏
页码:183 / 19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7 条
[81]   河流相古土壤及其在河流沉积地层对比中的应用 [J].
叶良苗 ;
裘亦楠 .
沉积学报, 1991, (02) :63-70
[82]   河型成因的各种理论及其间关系 [J].
倪晋仁 ;
张仁 .
地理学报, 1991, (03) :366-372
[83]   我国游荡河型的地域分布特征 [J].
许炯心 .
泥沙研究, 1990, (02) :47-53
[84]   河型分类的模糊数学方法 [J].
王平义 .
成都科技大学学报, 1990, (01) :83-87+96
[85]   高含沙型曲流河床的形成机理 [J].
许炯心 .
科学通报, 1989, (21) :1649-1651
[86]   南运河弯曲河型的成因 [J].
许炯心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89, (02) :54-59
[87]   关于流水动力地貌及其实验模拟问题 [J].
金德生 .
地理学报, 1989, (02) :147-156
[88]   上荆江马羊洲网状河沉积特征及其形成机理 [J].
张昌民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88, (02) :13-18
[89]   荆江太平口下边滩现代沉积特征 [J].
赖志云 .
沉积学报, 1986, (04) :109-118+142
[90]   冲积物粒度参数中包含的河型信息的研究 [J].
许炯心 .
沉积学报, 1986, (02) :5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