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转型与变革

被引:94
作者
余胜泉
刘恩睿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关键词
智慧教育; 人工智能; 大数据;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D O I
10.13811/j.cnki.eer.2022.01.002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智慧教育不仅是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更是智能时代教育的全面转型与变革。文章结合智能时代的三大发展趋势:即人机物三元融合、主动智能服务与人机结合的分布式认知,从基础环境、智能形态、培养模式、教育生态、育人目标五个维度提出了智慧教育转型与变革的关键所在,包括拥有主动智能的教育环境、人机协同的教育智能、大规模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虚实融合的教育新生态和智能时代的创新人才培养。在此基础上,面向智慧教育转型与变革的实践落地,提出了三点关键建议,包括建立数据无缝流转的生态体系、推进教育公共服务模式创新、高度重视专业性的教育服务,期望为智能时代智慧教育的转型与变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应用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3+62 +6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1]   人工智能进入后深度学习时代 [J].
张钹 .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 2019, (01) :4-6
[12]   人工智能2.0与教育的发展 [J].
潘云鹤 .
中国远程教育, 2018, (05) :5-8+44+79
[13]   个性化教育公共服务模式的新探索——“双师服务”实施路径探究 [J].
陈玲 ;
余胜泉 ;
杨丹 .
中国电化教育, 2017, (07) :2-8
[14]   智慧学习生态:培育智慧人才的系统方法论 [J].
祝智庭 ;
彭红超 .
电化教育研究, 2017, 38 (04) :5-14+29
[15]   大数据时代区域教育数据网络建设及关键问题探讨 [J].
杨现民 ;
陈世超 ;
唐斯斯 .
电化教育研究, 2017, 38 (01) :37-46
[16]   “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 [J].
余胜泉 ;
王阿习 .
中国电化教育, 2016, (10) :1-9
[17]   STEM教育理念与跨学科整合模式 [J].
余胜泉 ;
胡翔 .
开放教育研究, 2015, 21 (04) :13-22
[18]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J].
田慧生 .
课程教材.教法., 2015, 35 (01) :3-8
[19]   分布式认知研究述评 [J].
刘俊生 ;
余胜泉 .
远程教育杂志, 2012, 30 (01) :92-97
[20]   技术何以革新教育——在第三届佛山教育博览会“智能教育与学习的革命”论坛上的演讲 [J].
余胜泉 .
中国电化教育, 2011, (07) :1-6+25